《80年來台灣首次文學院改革;學院內其各學問在人文社會(科)學內的定位》
文科生不受重視的主要原因個人認為不是因為文科的領域不重要,而是因為文學院內有許多偽知識,使文科不能舞動現實。台灣的文學院必須進行80年來的首次改革,典範偶像中老子、禪宗與金庸必須趕下神壇。更重要的是必須改革文學院課程,重中之重是增加科普課程,這只是增加部份科普知識,並非學習各學問的核心課程,在物理學領域個人建議修兩個學分的天體物理學(宇宙學),在生命科學領域建議修一個學分的演化論與物種滅絕史,最後在心理學領域建議修一個學分的弗洛伊德無意識理論,總共增加四個必修科普學分。為什麼文學院偽知識橫行與誤區多?簡單說是因為老師也不具備這四個學分的知識;只要學會這些科普知識,偽知識立即灰飛煙滅。這主要問題也存在於歐美國家的文科教育中,不過東亞國家文學院的問題特別嚴重。
人文學科的內容沒有不涉及社會的,因此從整體人文社會(科)學來看可把文科看得更真切。人文社會(科)學各學問個人認為依其深度可分為四個等級,其中深度第一級的只有一個,就是哲學,哲學還和自然科學的關係密切,不過中國沒有哲學。人文社會(科)學深度第二級的有政治學、經濟學與法律學,另外,心理學雖然根在自然科學也宜納入第二級。回到文科,歷史學因為它的理論基本上是應用第一與第二級學問的理論,類似工學院之應用理學院的理論,所以也和工學院依樣同屬應用學科,列為深度第三級;文學、藝術與音樂的核心為感性,也列為第三級;語言學有其特殊性同樣列為第三級;至於文學院的其他科系則列為第四級。文學院各學問是整體人文社會(科)學系統內不可分割的部份,為讓這些學問能更正確地了解自己及與系統內其他學問間的關係,建議仿效德語系國家把文學院這個名稱改為哲學院。
歐美國家,包括德國,人文學科不受重視的主因是認為文科的領域不如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重要,個人認為主因是不知文科的思想有問題,必須改變思想,必須從哲學相關方面的思維改起。人文學科至今未經歷自然科學式的思想改革,尚未理性化;理性化指嚴格分辨理性與感性,有價值的感性如藝術精確地維持其地位、認清情緒價值,及以理性規範其他感性,如感性混淆理性真實的認知、情緒管理等;社會科學部份已理性化。
大概40年前個人曾了解到海德堡大學、弗萊堡大學與慕尼黑大學這三所德國最有名的大學都有三個哲學院,而且這三校各自的三個哲學院把除了法學、經濟學與基督教神學之外所有的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全部納入三個哲學院內,印象中大約各40個科系左右。近年,猜測可能基於管理過於龐大的理由及為與美國大學體制接近的理由,現在這三校都只剩下一個哲學院,不過,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各學問之間的關係不變。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9 Oct 2024
《80年來台灣首次文學院改革;學院內其各學問在人文社會(科)學內的定位》 |
《中庸》首句「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是中國傳統讀書人的基本思想,2,500年來對這思想從未反省過,對此也從未反省。
反之,法國女哲學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1908-1986)說:「我認為你犯錯的地方, 就是你想像你活著(人生在世,或來到這世界)的理由應該是降到你身上(或賦予你)的, 想像是天上已定從天而降的, 事實是我們必須自己去找我們存在的理由。」(“I think that where you go wrong is that you imagine that your reasons for living ought to fall on you, ready-made from heaven, whereas we have to find them for ourselves.”) 對於中國傳統那種理所當然的想法,我們要反思;我們要根據經驗,建立知識,實際地去找為什麼我們來到世間。
上見德國海德堡大學的哲學院有24個科系與學程,從英文可見到此處有歷史系、宗教學、歐洲藝術史系、音樂系等。
上見德國弗萊堡大學的哲學院有15個科系,從英文可看出,除一般文學院的科系外,還包括政治系、社會系、藝術史系、音樂系、跨文化系等系。
上見瑞士蘇黎世大學的哲學院有20個科系,從英文可看出除了包括一般文學院科系外,還包括電腦語言系、教育系、傳播系、政治系、人類學與文化學系、心理學系、電影系、社會學系、6個語言系等。
上見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廣設15個學院,這裡是英文版,可見與人文社會(科)學有關的7個學院,其中哲學與教育學合為一個學院。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9 Oct 20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