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6日 星期六

《海德格前後期思想皆為感性的 為「感性思想家」》

《海德格前後期思想皆為感性的 「感性思想家」》

海德格前期思想的代表作為 1927 年出版的《Sein und Zeit》(英譯《Being and Time,個人譯為《存在與時間》)。海德格後期思想的代表作為他於 1936-38 年間寫作,直到 1989 年才由後人整理出版之《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Vom Ereignis)》(英譯《Contributions to PhilosophyOf the event)》)一書之思想。個人認為海德格的前後期思想皆屬「感性」。

個人所稱的「感性」是相對於「理性」的概念。個人贊同「人是理性的動物」主張,視「理性」為人與其它動物不同之處;在「人是理性的動物」邏輯下,人之「非理性」的「感性」必然落入與其它動物共通的或類似的領域。個人將「感性」直接解釋為「人的動物性」,或「人生下來時已被植入的軟體」。個人也稱「感性」為「人性」,或「人之本性」。「理性」與「感性」二者為成對的、相對的一組概念。

《存在與時間》的思想個人認為可以 “Befindlichkeit”(英譯 “state of mind” “mood”,中譯 心境 情境等)與 “In-der-Welt-sein”(英譯 “Being-in-the-world”,個人初譯為「人世共存」)二概念為代表,且認為這些是人「感性」的內容,甚至也是現代與當代心理學研究的內容。海德格後期的 “ Er-eignis” 思想,個人認為類似中國的「天人相感」思想,海德格又自述 “Er-eignis” “Seynsgeschichtliches Denken”(英譯 “being-historical thinking”,個人譯為「存在歷史思想」),海德格此解增加的實質內容不多。個人認為海德格後期的其實也是人的「感性」內容。不過雖然其前後期思想皆屬「感性」,但各屬不同領域。

雖然海德格生前自述其思想歷經「轉向」(德文原文 “Kehre”,英譯 “the turn”),個人從「理性與感性」這個更寬廣的角度來看,認為海德格一生思想都停留在「感性」領域。這可能並不意外,因為海德格不接受「人是理性的動物」這項命題。個人主張,「哲學必須是理性的」,即哲學必須擺脫人之動物性原型,或戒除「感性」;個人也主張,「只有理性的思想才是哲學」。因此個人認為,海德格只是個「感性思想家」,不是哲學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6 Nov 2016
20161126

2016年11月24日 星期四

《 哲學筆記:從康德強烈反對「智的直覺」的一句話 首次提出對中國思想與牟宗三先生思想的一個質疑》

哲學筆記:從康德強烈反對「智的直覺」的一句話 首次提出對中國思想與牟宗三先生思想的一個質疑》

今天我們可以很容易找出笛卡兒與康德哲學的不足之處與錯誤之處,但我們需認識他們對人類哲學史的偉大貢獻。同樣,牟宗三先生對中國傳統思想也有偉大的貢獻。今天我們有更佳的機會接觸西洋哲學,因此獲得從歐美哲學的或哲學的角度檢視中國思想的機緣,及批評牟先生的不足,但在批評他時,我們同樣也需承認牟先生在整理與疏解中國傳統思想工作上的貢獻。

個人擬對牟先生的思想提出三個問題,因部份名稱未定暫不道出,雖然這些內容已在個人 blog 所稱的「理性哲學」(非「理性主義」)中逐漸鋪陳。現在個人「提出」其中的一個問題,這問題就是牟先生所肯定中國傳統中的「智的直覺」思想可能有問題。牟先生於 1971 年在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了《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一書,從書名可見他認為「智的直覺」對中國思想的重要性。在 1975 年他又出版的《現象與物自身》一書。個人認為此二書處理同一問題,因為智的直覺就是指把握到物自身的能力。此二書出版相隔四年,顯然在這段時間「智的直覺」可能是牟先生的關心的主要問題之一。不止這段時間,個人根本上認為「智的直覺」思想是牟宗三先生的主要思想。

「由小看大」不是正式的論證,只是論證的一種輔助方法。個人試著從康德的一個句子,看出康德論「智的直覺」的端倪。

《實踐理性批判》一書的第七節非常著名,是學康德倫理學必讀的段落。在該節尾有一長達十一行的長句,中文翻譯必須分成為多句,此處提出一般中文翻譯的末句。康德在已提過經驗直覺與純粹直覺之後,提及「智的直覺」,他寫道「… eine intellektuelle Anschauung, …, die man hier gar nicht annehmen darf」,Lewis White Beck 譯為「an intellectual intuition … here we cannot assume it.」。個人認為康德此句中的「here」與康德此概念的重點無關,在下面的討論中將忽略。牟宗三先生在他翻譯的《實踐理性底批判》中,將這句譯為「智的直覺在這裡根本不能被認定的」。中國鄧曉芒則譯為「智的直觀,而這是我們在這裡根本不能假定的」(末五字譯為「不能假定有的」可能更佳)。個人認為,此二譯本譯得都「不夠強」,更沒有把康德的「情緒」翻譯出來。個人認為康德這句的重點落在「gar nicht … darf」字組,這三字的字組有「禁止」意義與「情緒性」用法,牟陳未譯出。個人對這句的「理解」是,康德此句的強度是介於非常強烈的否定「我們不能妄想人有智的直覺這種能力」與一般性地否定「我們不能說人有智的直覺能力」之間;但要將「理解」變成「翻譯」,個人則有困難,因為個人找不到中文適當的中間字詞。當然,這裡還要請德文專家指教。在這句中個人感受到康德強烈地,甚至有些情緒性地,表達他對「人有智的直覺」這種主張的反對。個人認為,康德在這句中「幾乎」是講「絕對不能妄想」人有智的直覺這種能力。

在上句實例驗證中,看見康德不是漫不經心地、行禮如儀地論「智的直覺」,而是挑明地、強悍地,甚至可能有點情緒地提醒人「絕對不能妄想人擁有智的直覺這種能力」。但是,牟先生卻強力地主張人具有「智的直覺」能力。個人只能說,要批評康德不是件容易的事。此外,在此概念的不存在與存在之間,哲學竟然變成幾近「信仰」或「信念」或「基本堅持」或「意識形態」的事務,兩者之間這種絕大的差異是個非常需要注意的大問題,這不是哲學應有的相貌。

此處只是「提出」個人質疑牟先生第一個問題,且未及於論證,個人將逐漸以論證方式講述自己對「智的直覺」的看法。「智的直覺」有無的問題,同時也是「中國有沒有哲學?」這個問題的重要部份之一;個人主張「中國只有思想,沒有哲學」,也因此將提出相關論證。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4 Nov 2016
20161124

2016年11月17日 星期四

中共極權統治下的選舉騙術

中國是專制極權國家,但中共欺騙人民是民主,從下美國與英國媒體關於中國選舉制度的兩則新聞可看出一點中共的欺騙手段。

中國開始人大選舉:没有選戰,只有投票
VOA 美國之音 2016 年 11 月 17 日

中國本星期開始啟動五年一次的人大代表換屆選舉。許多不是政府指定的獨立參選人說,在當局的嚴厲打壓下根本無法進行任何競選活動。

與剛剛落幕的激烈競爭和亂象叢生的美國大選不同的是,中國的選舉投票一切都在井然有序中進行。沒有候選人的相互攻擊、沒有造勢大會、更沒有鋪天蓋地的廣告。

中國官方媒體報導,星期二北京900多萬有選民資格的人中有800多萬人按照規定的時間、地點和程序,在全市的一萬兩千多個投票站參加了投票。官員敦促人們“珍惜民主權利”和“投下神聖莊嚴的一票”。

但在北京東城區幸福社區選舉站,一名剛剛投完票的選民說,現在如果有什麼樣的需求可以向代表去反饋,然後代表可以到大會上反映。她說:“以前這個渠道可能不是那麼暢通,現在這個渠道越來越暢通,所以我們就覺得因為通過這個代表大會確實也解決了很多問題,就覺得現在越來越實在地為我們做事。”

在另一方面,北京和上海等地的一些未經當局指定的獨立候選人說,他們不斷遭到當局的騷擾、監視,甚至扣押。

今年北京至少有32位獨立候選人,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一位的名字出現在選票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二在北京投票時稱,要對選舉工作違法問題“零容忍”。

北京獨立候選人野靖環星期三對美國之音表示,11月2日是她的競選宣傳日。她在抵達居委會附近時,受到多名便衣警察和幾十名街道大媽的圍堵,還有人將她按倒在地上,搶走手機。

野靖環告訴美國之音說:“這並不是神聖的一票,因為有相當多的人根本就沒有投票,因為就在我們這18個獨立候選人中, 有的人至今還沒有拿到選民證,沒辦法去投票,所以這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神聖的。過去一個月以來,我們這18位獨立候選人的經歷,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恐怖!”

另一位北京居民說,西方式的民主選舉在中國是不可能的。他說:“因為什麼呢,因為是共產黨拋頭顱,灑熱血打下來的江山,所以必須得這麼掌握。像你們那外國這個選,那個選,我有錢就能參加選舉,這中國不是那樣。 ”

中國今年約有9億人參加基層縣區、鄉鎮人大代表的換屆選舉,到年底前,將選出約250萬個所謂的人大代表。
美國之音網址:http://www.voachinese.com/a/3598167.html

中國民主選舉:掙扎參選的獨立競選人
英國 BBC 新聞網址: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a/2016/11/161117_china_elections_independent_candidates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人生的意義與人是意義的動物》

《人生的意義與人是意義的動物》

「人是意義的動物」。人為自己的行動設定目標,更對自己的目標有一套意義式的說法。人有意識地或不自覺地想知道自己出現於宇宙與世間所為何來;較能深思的人也希望自己的人生不致一切枉然。

時至今日,人類來自自然已不容懷疑。證據與知識也顯示,人類可能滅絕,太陽系與地球也可能毀滅。當人類可能灰飛煙滅時,人類曾經在宇宙出現過的事件並無意義;連人類的曾經存在都無意義,個別人的人生當然更無意義。人需有智慧與勇氣面對自己的人生並無意義、人類並不偉大與人類並不被需要等的真相。

個人認為「人生本身並無意義」或「人生在先天上並無意義」。但人生意義的問題常浮現於人心,它甚至是一些人一生努力的方向,這些都是事實。它們是怎麼發生的?個人認為,首先人天生配備有意義軟體,或意義是人之動物本性(或人性,或感性)的內容之一。「人性」不可能完全戒除,所以「人生意義」的事必浮現於我心。另一原因為人是有主體性或自我的,人的「理性」不希望人生空來一場,因而「追求人生的意義」。是故,關心與追求意義是人生的宿命。

人類可能建立什麼樣的意義?因為人類可能毀滅,故永恆的意義不可能存在,人類只可能建立有限的人生意義,也就是說只在人類社會內有效的人生意義。

怎樣才算人生有意義?個人認為,「人生意義只和真、善有關」,也就是說,只有當我們做了真與善的事情時,我們的人生才有意義。

善只是人類關心的議題;真的知識如果在人類滅絕後,這個知識也是沒有觀看者與操縱者的知識,有無此知識就宇宙變化而言無差別;所以,真與善的人生意義終究只具人類共同主觀的價值。

總之,人必然是意義的動物,人生的意義只和真、善有關,人生的意義只在人類社會內有效。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撰於 13 Nov 2016
20161113

本文原網址:http://deathintaiwan.blogspot.tw/2016/11/blog-post_13.html

2016年11月12日 星期六

華府美國智庫專家談川普可能的台海策略 其深度在台灣很難看見

華府新成立、親獨派的智庫「全球台灣研究中心」(GTI) 在川普當選次日舉辦了一場關於美國對台海「戰略模糊性」的研討會。幾位美國智庫專家認為美國應「更明確」地表達美國協防台灣,不過他們也明言有些情況美國是不會幫助台灣的。他們的發言是個人在川普當選後見到最深入的見解,在台灣未見到。報導這則研討會新聞的「中評社」在台灣也非常活躍,個人猜測是中國國台辦的假民間媒體。

美智庫專家左博斯科,中格理芬,右柯爾比。

下為這則新聞:
美新總統剛選出 華府又聞明確協防台灣聲
中評社 http://www.CRNTT.com   2016-11-11 00:17:37

中評社華盛頓 11 10 日電(記者 余東暉)美國大選剛落幕,華府的台海問題研究學界就傳出希望特朗普政府改變對台“戰略模糊性”,明確表態會協防台灣的聲音。前五角大樓官員稱,這是按下“重啟”按鈕的好機會。

  新近成立的“全球台灣研究所”(GTI9 日舉行“美國新總統下的戰略模糊性”研討會,探討特朗普總統上台後改變對台“戰略模糊性”的可能性

“戰略模糊性”持續多年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客座高級研究員博斯科(Joseph Bosco認為,朝鮮戰爭就是因為 1950 年美國沒有把韓國和台灣納入其亞洲防衛體系的“戰略模糊性”,導致誤判才發生的。艾森豪威爾在朝鮮戰爭後與台灣簽署防衛條約,直到 1971 年尼克松訪華前,美國第七艦隊從台海撤走。美中簽署“上海公報”,沒有明說協防台灣,是又一種“戰略模糊性”的開始。

  曾任美國防長辦公室中國事務官的博斯科稱,從那時開始,亞太地區對威脅的看法在進化中,美國以政策表態的方式來應對威脅1995 台海危機時,克林頓政府派航母群去台海示威。克林頓政府的助理防長約瑟夫·奈被中方官員問到“如果大陸進攻台灣,美國做什麼”時回應“我們不知道,你們也不知道,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博斯科說,這就是宣示的“戰略模糊性”,給中方感覺有些情況下美方是不會協防台灣的。到了小布什時期,他一度說過“會採取任何措施”協防台灣,但在中方壓力下很快退回“戰略模糊性”。 

美軍干預台海越來越難

  “新美國安全中心”高級研究員柯爾比(Elbridge Colby曾寫過“美國對台戰略模糊是危險的”專文。他在研討會上闡釋,“戰略模糊性”只有特定情形下才能發揮好作用,尤其是在兩方軍力對比有明顯差距的情況下。比如上世紀 90 年代,中美軍力差距很大,美軍可以有限的代價來干預台海戰事。因此即便美國沒有表現出強烈的干預決心,其強大的能力也會令中國三思。另外北京當時還會設想有朝一日台灣會自願回歸中國。

  柯爾比指出,現在這兩種情形已不複存在。台海軍事形勢對台美已經困難得多,台方曾預估 2020 年即便美軍干預也阻止不了解放軍攻台,而美方自己各種研究也承認,軍事干預變得越來越困難,代價會很大。另一個因素就是台灣民意與中國漸行漸遠,多數人不願意改變現狀。

  這位曾擔任美國軍方和羅姆尼競選顧問的學者指出,很難想象如果台灣受到“不正當”攻擊,美國不會協防台灣。但美方的立場要向中方表明,讓對方清楚知道在什麼情況下會發生什麼事情。柯爾比傾向於認為,特定情況下美國不會協防,比如台灣宣布獨立,激怒中國大陸或不與美國協商的重大政治軍事行動。他建議,台灣要一直與美國保持協商,一直使台灣在政治上處於理性一方的位置。另一方面,台灣要真正努力加強自衛能力,令對方進攻和封鎖更難,爭取時間,讓美國能更有效介入,也讓美方的干預更容易也更可能。 

公開又不刺激北京?

  美方如果改變對台“戰略模糊性”,一定會招來中方的強烈反應。博斯科承認中方一定會這樣,甚至會切斷中美軍事交往,以往曾經發生過,但他認為中方不會採取具體行動。他稱,“反分裂國家法”已經賦予北京對台動武權利,美方應當明確表明,任何對台行動都會招致美方反應。 

  柯爾比認為,不必以正式宣布這樣“戳眼睛”的方式,來明確宣布美國會協防台灣;應權衡各種競爭性的利益,以一種更公開但又不過分激怒中國的方式進行,將中方做出反應的後果最小化。博斯科認為,可以用微妙的方式,比如美國領導人在一個政策講話中,在表達一系列關切時提到台灣,但一定要公開表示美方的承諾。 

“重啟”對台政策評估

  在場旁聽的前美國海軍陸戰隊太平洋司令,奧巴馬政府初期擔任五角大樓亞太事務助理防長的格里格森(Wallace Gregson發言表示,美方過去幾年對中方採取行動的回應不夠強硬。美國政府的變化,是一個按下“重啟”按鈕的好機會,要更坦率公開地表明對台灣的防衛承諾,確保美方理解,中方也理解。

  至於特朗普上台後的對台政策如何,在場專家都語焉不詳,因為特朗普在競選中根本沒有涉及。曾任國會助理的“外交政策研究所”執行主任格里芬(Christopher Griffin表示,競選語言與治理語言有區別,“特朗普總統”說什麼比“特朗普候選人”說過什麼更重要。應當密切關注特朗普內閣的人事安排,以及下屆政府高官的經歷和立場。

  博斯科表示,美國新政府若在朝鮮、南海、台灣三大可能的衝突點上更明確地表明立場是有好處的。柯爾比稱,台灣如果遭受“不正當”攻擊,美方一定要做出強烈反應,否則“戰略模糊性”會被人認為是美國退縮的盾牌。格里芬認為,“台灣關係法”與戰略清晰不矛盾,不是一定要修改“台灣關係法”才能改變“戰略模糊性”,但通過府院磋商,加強在對台政策上的協調是有好處的。 


網址:http://hk.crntt.com/doc/1044/6/4/3/104464320.html?coluid=93&kindid=7950&docid=104464320&mdate=1111013850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中共紀念孫中山,自稱「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最正統的繼承者」

中共紀念孫中山,自稱「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最正統的繼承者」。如此重大事件在變成自由時報頭條新聞前,中共奴國民黨裝死不敢講話,中國奴聯合中國二報次日的頭條竟是社會新聞。

這件事有幾個重要思考,其中一個是個人常說的「中國近現代史的分期問題」。

下為自由時報的頭條新聞與個人的兩則舊文:
紀念孫中山 稱繼承正統 習近平狠打國民黨耳光
自由時報 2016-11-12 記者林良昇、施曉光、涂鉅旻、羅添斌/綜合報導

中共當局昨在北京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五周年大會」,對於國民黨過去強調自孫中山、蔣介石以來的法統及正統地位,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中致詞時,全盤推翻國民黨說法,更指稱「中國共產黨是孫中山最正統的繼承者」,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並改組中國國民黨」。

國民黨大老退將 台下聽訓
習近平昨天狠狠的打了國民黨一大耳光,但矛盾的是,包括國民黨前副主席詹春柏、前秘書長許水德、世盟總會長饒穎奇等多位國民黨大老,王文燮、夏瀛洲、陳廷寵等多位退役上將,以及近來屢屢在年金改革會議上激昂發言的退伍中將吳斯懷等近二十位退將,都出現在這場紀念大會上,認真聆聽習近平「接收」國民黨法統地位的談話。

國民黨正統地位 中共接收
對於正統孫中山繼承者的地位「被中共接收」,連國民黨本身也莫名其妙「被改組了」,孫中山寫下的「建國方略」也已由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實現,習近平這番話讓國民黨聽了很不高興,昨天立即與共產黨隔海論戰。

誰最正統? 國共隔海相爭
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胡文琦發出聲明指出,國民黨才是孫中山建國理想最正統的繼承者,這是客觀歷史事實,不容爭辯。國民黨歡迎共產黨、民進黨或任何黨派一齊來尊奉孫中山。

中共當局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五周年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七名常委,僅張德江一人缺席,習近平在會中發表近五十分鐘的談話。

據中國官媒「新華社」文字實錄,習近平說,孫中山堅決反對軍閥割據,堅定維護民主共和制度和國家完整統一,並提到「孫中山先生始終堅定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旗幟鮮明反對一切分裂國家、分裂民族的言論和行為」、「不能統一,便要受害」。

習近平說,台灣任何黨派、團體、個人,無論過去主張過什麼,只要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都願意同其交往。

陸委會回應表示,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成立至今已經一五年,孫中山先生創建中華民國,中國大陸在面對過去及展望未來的同時,應忠於歷史事實與當前兩岸現實,必須面對中華民國客觀存在的事實。

中國近現代史的分期問題

中國近代史或中國現代史的分期不當,它不應以鴉片戰爭為開端,而非以辛亥革命為起點。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2 Jul 2016
圖片製作於 20160722


再論中國近現代史的分期問題

中國國民黨把鴉片戰爭定為中國近現代史的起點;中國共產黨,特別在鄧小平當權以後,鼓吹民族主義與愛國主義,因此在「實際政治」上也是把鴉片戰爭當作中國近代史的起點。國共兩黨這種歷史分期法顯示出,他們視近現代中國為中國受列強欺凌的史觀;而其暗藏的目的則更是對人民洗腦,呼籲人民團結與一致對外,以達到鞏固其政權的目的。

但是,有知識的人知道,中國近現代的問題不在於中國外在所受到的壓迫,而在於中國不知國家的方向,具體地說就是中國人民不知建立民主制度為最重要的工作與國共兩黨的反民主一黨專政政策。要改變此狀況,在歷史知識領域,應該以辛亥民主革命為中國近現代史的開端;如此,中國近現代史就是一段中國人自己在建立國家基本民主制度過程中不斷失敗的歷史,而非一段受外國壓迫的歷史。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3 Sep 2016
圖片製作於 20160903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引發25個城市數萬名不滿民眾抗議遊行

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引發25個城市數萬名不滿民眾抗議遊行


11 日台灣兩大兩小報的頭版頭條還是報導川普當選總統的事,出人意外的是重點是美國一些選民上街抗議,吼叫「(川普)不是我的總統!」,加州甚至興起「加州脫美」運動。這些顯示「一個總統、兩個美國」的現象顯示一般民主選舉制度的弱點,以及特殊的美國世俗民主問題。此外,這和 5 月「英國脫歐」也有相似之處,個人有時間時想探討一下。

下為今日兩大兩小報頭條:
2016 11 11 日台灣各報頭條速報
中央社 發稿時間:2016/11/11 07:08

聯合報:分裂的美國 喊團結
(中央社網站)聯合報 11 日報導,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出乎各界意外,面對未來四年川普主政所產生的變局與衝擊,美國朝野兩大黨以及美國在國際社會的盟友和對手在震驚過後,努力站穩步伐,開始未雨綢繆。

中國時報:川普百日新政 翻轉美利堅
(中央社網站)中國時報 11 日報導,政治素人川普爆冷當選美國總統後,真正的挑戰才要展開,他選前於賓州發表的重大政策演說,在他勝選後立刻被提出檢視。在這份擘劃入主白宮後百日內推行的系列新政中,川普宣稱將把歐巴馬總統的健保改革、移民改革,以及自由貿易協定,納入優先推翻的目標。不過這些主張能否落實,仍存在變數。

蘋果日報:反川普 25 城示威潮
(中央社網站)蘋果日報 11 日報導,在選戰中引爆諸多爭議的狂人川普,意外在周二的美國總統大選勝出後,全美隨即動亂四起,持續到昨天,至少 25 個城市共數萬名不滿他當選的民眾抗議遊行,焚燒川普肖像,或燒垃圾、佔據高速公路,悲憤高呼:「(川普)不是我的總統!」示威者與警方發生零星衝突。加州更有團體倡議「加州脫美」運動,盼能從川普治理的國家中獨立。

自由時報:反對川普 怒火延燒
(中央社網站)自由時報 11 日報導,美國大選雖已塵埃落定,但撕裂美國的後果正在擴大。九日相繼傳出反川普人士在美國幾個主要城市和大學校園示威遊行,且抗議有激化趨勢。雖然美國總統歐巴馬、落敗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九日都懇求民眾團結,希拉蕊還呼籲人民給川普「領導的機會」,但許多抗議群眾置若罔聞,在示威現場,隨處可見川普「不是我們的總統」的標語,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這現象是「一個總統、兩個美國」

美國共和黨葉望輝(Stephen Yates)說 從七月最支持台灣的共和黨黨綱看對川普台政策

美國共和黨葉望輝(Stephen Yates)說 從七月最支持台灣的共和黨黨綱看對川普台政策

國民黨指責蔡英文在美國總統上押錯寶,民進黨反駁。今天自由時報駐華盛頓記者今天刊出一篇對前副總統錢尼亞太副顧問葉望輝(Stephen Yates)的專訪,這位可能是台灣目前較少注意到的人物,他同時是川普選舉主要功臣朱利安尼以及未來可能國務卿金瑞契的亞洲事務核心幕僚。個人於 2013 年在一場台灣安保協會主辦之國際研討會上曾見過他。2013 年還是歐巴馬政府時他就說,美國受到聯邦財政危機的影響在亞洲部署的軍力會減少。今年七月葉望輝主導首次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同時寫入共和黨黨綱,這是共和黨有史以來在黨綱中最強的語言。他今天在受訪時表示,如果要談川普的亞太政策,共和黨黨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他又說對於介入海外衝突會很謹慎,並會重新校準歐巴馬的重返亞洲政策。2009 年與 2013 年葉望輝都被台灣安保協會邀請演講,此協會可能具民進黨國際關係的白手套功能,黨主席也都到場。有人說,他可望出任要職。從葉望輝可見民進黨長期以來經營的共和黨關係,個人甚至認為葉望輝比較親民進黨。習近平在明年年底十九大之前無暇管對台政策,這一年的時間我們應可看出川普的東亞與對台政策。


以下個人整理了四篇葉望輝的新聞,以見川普的可能對台政策:
川普亞太政策 葉望輝:台美重啟對話機會
自由時報 2016-11-11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九日報導

首次將台灣關係法和對台六項保證同時寫入共和黨黨綱的葉望輝今受訪表示,如果要談川普的亞太政策,共和黨黨綱是一個很好的起點。無論是經貿關係或安全關係,川普未來會在美國第一的前提下和各國重新談判,台灣應該以專業的態度來準備,把它當成是一個重新對話的機會,而不是憂慮

共和黨黨綱友台 是很好對話起點
曾任美國前副總統錢尼亞太副顧問的葉望輝,負責起草今年的共和黨黨綱。他在電話訪問中表示,會參與政權交接小組的工作,希望協助川普團隊在亞太政策方面找到適當的人才,由於川普不會重用檯面上的菁英,未來川普內閣應該會大洗牌,出現許多新面孔

葉望輝表示,共和黨黨綱對台灣十分友善,川普的競選團隊在過程中有參與,最後獲得全代會通過。台灣除了關注川普的團隊,也應該注意川普的政策,黨綱是一個很好的對話起點。他表示,川普未來的政策會以美國利益為優先,會重新檢討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協定,明確拒絕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所以目前完成的 TPP 不可能在歐巴馬跛鴨任期內過關。然而,這不代表川普不要任何的貿易協定,只是川普會是一個更強硬的談判對手

葉望輝指出,川普當選代表一個全新對話的開始,經貿會是川普的首要施政重點。另一重點是川普要求盟邦分攤軍費,要重新恢復美國的軍事實力,但對於介入海外衝突會很謹慎,並會重新校準歐巴馬的重返亞洲政策。

台灣應檢視自衛能力 提國防計畫
川普政府會根據亞洲盟國的國民生產毛額要求負擔合理的國防經費,並檢視他們的防禦能力,所以包括台灣在內的夥伴應掌握這個對話機會,提出自己所需要的防衛能力與國防計畫。川普的政權移交小組目前並沒有專人負責延攬亞太安全方面的官員,川普本週才會開始考慮內閣閣員人選。川普的亞太經貿政策,以及與盟邦的安全關係,都會「再平衡」。

葉望輝說,「台灣應該把它看成機會,而不是個憂慮」,因美國的對中與對台政策已幾十年沒有大變動了,台灣要利用機會重啟成熟且廣泛的對話,以推動改變。川普的勝選演說表明,他的政府不尋求衝突,而是要和每個願意與美國友好的國家維持良好關係。

共和黨黨綱對台六項保證 葉望輝︰川普陣營也支持
自由時報 2016-07-22駐美特派員曹郁芬/俄州克里夫蘭廿日報導

美國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十八日通過的黨綱明列對台六項保證,執筆撰寫黨綱的葉望輝 今天表示,這是共和黨有史以來在黨綱中最強的語言,來強調美國對台支持和友誼。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川普的競選顧問也強力支持黨綱在台灣議題上的用語。

曾任前副總統錢倪亞洲顧問的葉望輝今天在外籍記者中心的簡報會上說,這次在黨綱中提到六項保證,因為一九八二年美國與中國關係走到一個關鍵點,大家關切美國是否會逼迫美國的盟友台灣和中國談判,美國是否會偏袒任何一方,美方在六項保證中傳達的訊息當時受到台灣歡迎,代表美國會公平,會與朋友站在一起,平衡美國與台海兩岸的關係。

葉望輝說,當時的很多議題至今天仍然存在,很多美國朋友和盟邦想知道,當他們與鄰居進行困難的談判時,美國是否和他們站在一起。美國要明確表態,與台灣站在同一陣線,支持民主,美國不會偏袒,也不會強迫他們在違反自己利益的情況下與鄰邦談判。

葉望輝說,這是六項保證的核心精神,美國國會月前也通過支持六項保證的決議案,希望這被視為對美國長期盟友的支持。今年的共和黨黨綱不但首次重申對台六項保證,也表示台海問題必須以台灣人民能接受、和平的方式解決。

對於「九二共識」,葉望輝表示,美國人一般對這些口號無感,他也認為這些口號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黨綱的用語表達了他們真正關切的議題,就是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並且儘可能在不受脅迫下與中國政府和人民交往

葉望輝說,透過制定黨綱,他們與川普競選顧問有很多互動,他覺得川普顧問事實上支持黨綱在台灣和以色列議題上的語言。

葉望輝說,中國在南海擴張主權的作為是很有野心的,也是很危險的,他認為川普了解這個挑戰,知道要與盟邦站在一起,美國傳統上在東亞維持強大的海軍,以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相信這未來也是川普的優先政策。川普雖然較少公開談論對中國觀點,但一般而言,他視中國為一個明顯的競爭對手。
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013406

葉望輝︰台日應合作 勿被意識形態蒙蔽
自由時報 2013-09-08 記者陳慧萍、李欣芳/台北報導

前美國副總統錢尼辦公室亞洲安全顧問葉望輝昨天在台北一場研討會表示,美國「亞洲再平衡」政策面臨聯邦財政危機等現實侷限,台灣的領導者應未雨綢繆,思考與日本建立更開放的合作關係,而非因國內政局或意識形態自我蒙蔽。

台灣安保協會昨天舉行「中國崛起與亞太民主連線的形成」國際研討會,邀請葉望輝、前日本防衛大臣森本敏、前外交部長陳唐山等美日台國防安全卸任官員及學者專家,討論美日台對於亞太區域安全的最新情勢。

「亞洲盟邦不應過度期待美出面頻率」
葉望輝指出,美國歐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洲」、「再平衡」政策,主要是為了凸顯小布希政府深陷中東戰爭泥淖,如今歐巴馬政府已進入第五年任期,再平衡不再是施政重心;此外,受到聯邦財政危機影響,美國能在亞洲部署的軍力,事實上只會減少,不會增加。

葉望輝直言,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傾向現實主義,美國的亞洲盟邦不應過度期待美國會為了亞洲安全增加出面頻率,應依靠自己力量主動出擊,採取更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台灣與日本有機會建立更開放、更有建設性的合作關係,形式可以是區域聯防,或互為犄角,台灣應看清此戰略現實與機會,不要因意識形態自我蒙蔽,錯失良機。

葉望輝:30 年時勢變遷 需要新台灣關係法
中央社 2009-03-16 18:08:42 記者李佳霏台北2009316日電

前美國副總統錢尼辦公室亞洲安全顧問葉望輝今天表示,台灣關係法施行 30 年,現在需要一部新的台灣關係法來因應已經大幅改變的台、美、中情勢,但在現實政治中,難以實踐。

葉望輝(Stephen J. Yates)下午出席由台灣安保協會、現代文化基金會舉辦的「從台灣關係法 30 週年看台美中關係」演講會。他主張,台灣前途等重要問題應由台灣人民決定,並按照民主原則解決。

他認為,如果兩岸政府要簽訂重要協定,台灣當局應先獲得人民與國會支持,台灣可仿照美國參議院設置「聽證會」的審查機制,政府簽署協定後送到國會,如果聽證會上多數議員反對,協定就無法通過。政府官員可在聽證會分析協定的內涵,讓台灣人民有更多機會了解。

葉望輝表示,1979410日施行的台灣關係法是很獨特的產物,並有三大支柱,包括協助嚇阻大陸對台侵略、協助台灣經濟自由與發展人權

他認為,台灣關係法的前 20 年,台灣確實在安全、經濟與人權面向穩定發展,但近 10 年來,上述面向出現翻轉甚至倒退的情況,這是當初制定台灣關係法所難以想像的。

葉望輝說,兩岸軍力已經失衡並向中方傾斜,令人失望的是,前美國總統布希曾提出史上最大的對台軍售案,但台灣竟因國會程序延擱多年,「我們沒想到台灣的民主化竟成為安全關係的障礙」。

他認為,美方當然了解兩岸軍力失衡的現況,但卻用逃避心態面對,不願正視現實,只要求台灣不要挑釁,以免成為中國使用武力的藉口。

葉望輝指出,過去美台間的貿易來往頻密,根本不是兩岸或中美之間的貿易規模可比擬,但近年來,這個情勢已經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中國成為美國最重要的貿易國,兩岸經貿關係也日益緊密連結。

他認為,台灣的經濟戰略必須因應當前情勢,審慎考慮。中國經濟正步入衰退,中國在自顧不暇的情況下,如果搬出愛國主義保護本國產業,台商還能像過去一樣繼續經營下去嗎?

葉望輝說,美國人總以為台灣民主化進程已經完成,不用再管人權發展的現況,但他發現這個觀點是錯誤的。事實上,從卸任國家元首接受司法偵查與審判的程序來看,台灣的人權事實上是倒退的,台灣現存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健全,包括憲法與司法調查程序都還需要改革。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