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日 星期日

《「神愛世人」與「信耶穌得永生」二文宣所顯示 教會與教宗的欺騙意圖》

 「神愛世人」與「信耶穌得永生」二文宣所顯示 教會與教宗的欺騙意圖》

 

「神愛世人」與「信耶穌得永生」是基督宗教最著名的文宣,這兩句都出自聖經新約的約翰福音,其中最相關的一句為「約三 16:「神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這句一般讀來還好,但如果繼續讀,20節之後,約三   36:「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著永生(原文作不得見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見圖一) 這句讀來就有問題,因為這句明白地講不信神的人就不得永生,而且神常會對他們震怒,不信神竟然這麼嚴重,祂還是那位偉大完美的耶穌基督嗎? 36節是對前面16節的更詳細解釋,再從36節回看16節的「叫一切信祂的,不至滅亡,反得永生。」就看出隱含了著「叫一切不信祂的,滅亡,不得永生。」的意義,這可以德蕾莎修女為例,如果她不是基督宗教徒,那她也會被天堂排斥,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承受的,但這卻是上帝與耶穌敢做的事。我們每人熟識的朋友中有幾位人品高尚的人,但這些人中只有信基督宗教的會上天堂,那些非基督徒的高尚人格在基督宗教眼中也是垃圾。於是,「神愛世人嗎?」神只愛信徒,神只在對祂諂媚的人,神只愛馬屁精,神不愛世人。

 


「善有善報」原則是世俗淺顯的道德,這基督宗教徒也懂,但碰到聖經「教徒上天堂」的教義他們竟然也能接受,這符合基督宗教「信仰=服從」的關係,不是自由的關係,不能隨時對神質疑,這是喜樂關係嗎?   (見圖二) 「信仰」是很奇怪的概念,真就是真,假就是假,善就是善,惡就是惡,錯就要改,個人在哲學裡沒見過「信仰」這概念,這概念是有問題的。教徒的腦袋在「善有善報」與「不善有善報」之間自由「切換」,這顯示教徒的腦袋已被基督宗教洗腦洗壞掉,「信仰就是關閉理性」,或他們與至善神之間的關係是「極端恐懼的」關係。

 


個人在德國大學哲學系上過許多倫理學的課,德國教授是想有充份學術自由的,但個人沒有聽過任何一位教授或學生提過基督宗教倫理,這就是德國哲學界認為基督宗教的道德理論不夠格。德國高中職傳統上有基督宗教課,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增加倫理學課,學生可在基督宗教課與倫理學之間二選一,這顯示德國哲學界、知識界與民間對基督宗教的懷疑,事實上在歐美國家基督宗教徒的人數正以每年約1%的速度減少中。

 

個人看過多位天主教教宗被信徒問:「好人但非基督宗教徒有機會上天堂嗎?」的問題,這幾位教宗都回答也是有機會上天堂。(見圖三) 按照聖經經文,個人認為這幾位教宗都是被逼到牆角,他們就在光天白日之下說大謊。同樣,在台灣各宗教大學哲學系的倫理學課堂上,如果學生提出同樣問題時,教授敢回答只有基督徒有機會上天堂嗎?

 


如有基督徒欲為「約 3:36辯解,類似的經文在聖經中還出現許多次。(見圖四)

 


「台灣反宗教者聯盟」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1 Sep 2024


馬可福音 16:16 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

約翰福音 6:47 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信的人有永生 。

約翰福音 6:51 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



2024年8月24日 星期六

《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學士班課程設計之商榷》

陽明交大 人文社會學院 不分系學士班 課程設計之商榷》

 

陽明交大和清大都設立不分系的人文社會學學院學士班,這是個符合事實的設計,因為二校是台灣的頂大,所以我們對它們會比較注意。

 

個人長期留德,哲學在德國不是學系而是學院,大概在40年前德國海德堡大學、弗萊堡大學與慕尼黑大學都各有三個哲學院,這些哲學院包括了法律學、經濟學與神學之外所有的人文社會科學。至今基於管理的理由都各自只剩下一個哲學院,但是其中海德堡大學的哲學院仍統轄24個學系與學程(圖一),弗萊堡大學的哲學院統轄15個科系(圖二),而瑞士的蘇黎世大學哲學院也統轄20個科系(圖三)。哲學在德語系國家是個上位學問的概念。

 















可能受德國的影響,個人將人文與社會科學按照各學科的深度分為四個等級,並認為第一級為西洋近現代哲學,第二級有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與心理學,其它是第三與第四級。(圖四與圖五)




 




在自然科學內工學院是理學院的應用科學,同樣在人文社會科學內的第一與第二級學科個人認為可類比為理學院,而應用這兩級學科思想的其它人文社會學科個人認為可比為工學院,這些同時也是人文與社會科學的第三與第四級。

 

但是在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系的必修課程(圖六)內個人看不到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與心理學課程,在它的選修課程中(圖七)有些政治學與經濟學課程,依個人主觀看法,可能陽明交大沒有開出人文與社會科學中較有深度的課程,應該把哲學概論、政治學概論、經濟學概論、法學概論與心理學概論列入並修課。與陽明交大對比,清華大學的人文社會學院不分系學士班課程有把政治經濟與哲學列為必修。(圖八) 個人認為,陽明交大「人文社會學系學士班」的必修與選修課程可能有所不足。

 













個人認為人文與社會科學內的各學科有不同深度,且有理論學科與應用學科之別,當然對這些可有不同的判斷,個人的說法也未必正確。陽明交大人文藝術與社會科學院可以在研究所層級發展出特色,但是如果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深度確實有些不同,則陽明交大應該把較有深度的學問列為學士班課程的核心。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5 Aug 2024



2024年8月19日 星期一

《與卡謬、尼采談人生與人類的處境》

 《與卡謬、尼采談人生與人類的處境》




卡謬說:「There is but one truly serious philosophical problem, and that is suicide. Judging whether life is or is not worth living amounts to answering the fundamental question of philosophy.」這是因為他認為這個人生是荒謬的,因此要考慮值不值得活下去,也就是他說的「唯一嚴肅的哲學問題就是要不要自殺」這句話。

要走上人生問題的「大道」其實很簡單,就是棄絕宗教與中國「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但這些對缺乏當代天文物理學科普知識的人常常是困難的。如個人一年前所說,當代天文物理學家們警告地球將被摧毀與人類將滅絕的命運,宇宙從不在乎人類會死,甚至不在乎人類物種會滅絕。這種困難的、人類難以理解的處境就是卡謬所說「人生是荒謬的。」這句話的意義,用個人的話說則是「人生本是無意義的」。


人生是荒謬的,那就自殺嗎? 或恐懼地逃到信仰中當鴕鳥嗎? 卡謬說: 「The realization that life is absurd cannot be an end, but only a beginning.」於是認識荒謬不是結束問題,而只是個開始,卡謬怎麼開始呢? 他講述古希臘神話中的薛西弗斯故事,薛西弗斯被神處罰推著大石上山,然後石頭又滾下山,他得走下山再把石頭往上推,石頭再滾下⋯⋯日復一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事。卡謬認為人可以過這種無結果、沒有希望的殘酷人生。個人未達卡謬的境界,或還未懂他的意思。不過,個人認為卡謬以薛西弗斯故事所敘述的人類生命困境是對人生的精采描述。
許多人有一種思想習慣,以為人生的悲劇最後會變成喜劇,或正義終會實現。對於這些思想習慣與這類思想大師,個人認為他們都答錯了,卡謬提出的問題至今一直在未解,它是個「開放的傷口」。


卡謬出生前已百年的尼采說:「To live is to suffer; to survive is to find some meaning in suffering.」人生就是受苦,還好他不像佛教妄想有個快樂的淨土,尼采反基督,他認為人生是要在痛苦中找出人生的意義。「人生的意義」是西洋哲學與思想對於人生探討的中心問題。個人認為「人生客觀來講是無意義的」(用卡謬的話說「人生是荒謬的」),但「人生可找出主觀的意義」,也就是在人類物種謬絕後必定也灰飛煙滅的意義或價值。

在卡謬的時代,科學還認為宇宙可能只有銀河星系,此外宇宙都是星星,但後來天體物理學發現那些星星其實都是星系(galaxies),估計在「可觀察到的宇宙」大概有2000億個星系,而我們所在的銀河星系也約有2000億個如太陽系(solar system)般的恆星系統,至於宇宙有多大,當代科學不知,我們把它想像成無限大可能比較接近事實,甚至可能還有很多乃至無限多個宇宙,也就是多元宇宙(multi-verse)的概念。處於這個無限大、無限大力量的宇宙,人類物種最後的命運就是滅絕。人類渺小,人生無救,人生如蜉蝣,朝生而暮死,如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人生客觀來講是無意義的」,人生在世唯一有意義的工作是設法使人類物種在宇宙存活得更久,例如人類變成星際之間的遊牧民族,逐可生存星球而居,讓人類儘可能長得存活下去是我們在人生可創造的在宇宙無效但對人類有效的「主觀的人生的意義」,也是個人去年文的意旨。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9 Aug 2024




《人生問題研究到了改弦更張時刻》

人生的問題該怎麼研究?哲學家常從死亡入手,並由此帶出人生意義的問題,個人長期主張「人生的意義在於做真與善的事」,這句話可展開為「人生的意義在於探索人類與宇宙真相以及普遍善待人類同種」。

人類與宇宙,令人震驚的是今日對這些的研究已進步到超出哲學史上想像的程度,生命科學家們的「共識」是人類從進化而來,當代天文物理學家們則「異口同聲」地警告地球被摧毀與人類滅絕的命運,「這些自然科學家大多數知道傳統哲學與宗教對精神超越性的想法卻不為所動」,反之,耗盡精力在故紙堆中的多數哲學工作者缺少與當代自然科學發展的聯繫,仍重施精神可超越死亡的套路,也已變得和宗教一樣獨斷。

今日這些受傳統荼毒的哲學工作者需要走出傳統,拓展視野,增加當代自然科學知識,重新出發;了解宇宙的要角從不在乎人類壽命的終結,甚至不在乎人類物種的滅絕。知識必須是開放的,面對新科學知識的挑戰,人生問題的研究可能需要換掉拆下舊弦換新弦,改變為從人類物種在宇宙的過去歷史與未來命運處切入。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9 Aug 2023

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民主制度可能是個無用的理論 它必須以政治學的第一原理為基礎

中國與俄國也有三權分立制度,卻還是威權專制,這顯示民主制度可能是個無用的制度。個人認為民主理論還存有相當大的缺失,它可能缺乏對「政治學的第一原理」的基本認識,這原理的內容為「掌權者的本質是保權、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方式。」這個個人創作的理論可能是政治學一般性的基本原理,它也必須是民主制度的根基。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24 Feb 2024






 

2024年1月15日 星期一

提昇《台灣前途決議文》到普世價值 2024年文

提昇《台灣前途決議文》到普世價值 

這裡見個人五年前製作的圖卡,現在內容修改如下:

 

當台灣人提及民進黨的黨綱時,有人想到《台獨黨綱》(1991),也有人想到《台灣前途決議文》 (1999)內,後篇決議文的主要內容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以及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這篇決議文是一般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第一聯想或直覺印象,以及民進黨陣營或綠營或獨派內人士活動圍繞的中心。它是篇重要的文件,個人認為可以把它改得更好,最簡單的作法是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句後加上「它的國家目標或理想是建立捍衛人權、自由普世價值,與民主制度的國家」一句。增加這句後,就把這篇的目標從台灣獨立提昇到以人權、自由的普世價值為目標,以及以民主制度為基礎與架構。在哲學所討論的道德與價值之內並沒有主權、國家與國家獨立這些東西,因為這些不是價值,不是價值就不應做為目標。政黨黨綱與重要決議應該有偉大的理想、有高大的格局,台灣的「前途」或「理想」或「國家目標」應該提昇到普世價值的高度。

 

個人2019年時並沒有想到2007年的《正常國家決議文》,後來再看這篇覺得也有些問題。個人把《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台獨目標提昇為普世價值,《正常國家決議文》則是想把台灣轉向正常國,兩個是不同的路線。個人研究哲學,哲學就是求真與求善,這些都是具普遍性的,再次發現學哲學還是有用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5 Jan 2024



提昇《台灣前途決議文》

提及民進黨的黨綱時,台灣人第一個想到的大概是《台獨黨綱》,它具體表現在《台灣前途決議文》內,這篇決議文的主要內容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台灣前途由二千三百萬人民決定。因為這篇決議文是一般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的直覺印象,以及民進黨陣營或綠營或獨派內人士活動圍繞的中心,它是篇重要文件,因此對它可以有更多的期待。個人認為在「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一句之後,可加上「它的國家目標或理想是建立捍衛人權、自由普世價值,與民主制度的國家」一句。如此增句後,就把這篇的目標從台灣獨立提昇到人權、自由與民主。在哲學的價值論內沒有主權、國家與國家獨立這些東西,因為這些不是價值。一篇重要的決議文獻應該有偉大的理想、有一定的格局,因此台灣「前途」或「理想」或「國家目標」應該提昇達到普世價值的高度。反之,如果沒有正確的理想作指引,就會導向錯誤的目標,也必然引發內部衝突。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15 Jan 2019



2024年1月10日 星期三

台灣的國家理想

把台灣建立成一個以捍衛人權與普世價值為理想的、民主制度的、司法與專業權力獨立的、西歐式社會福利的國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1 Jan 2024




2023年10月22日 星期日

《民主制度的問題深藏於其內部》

民主制度的問題深藏於其內部》

 

烏俄戰爭還未了又爆發以色列與哈瑪斯的戰爭,迦薩人民輾轉溝渠瓦礫,生命隨時被炸離。歷史上人類最大的苦難是戰爭造成的,但歷史上政治學的研究卻一直不能解決這問題,以致一部人類史變成一部戰爭史,直到近代出現民主制度,民主國家內的人民才免於這種痛苦。

 

但民主制度真的有效嗎?例如在中國也有三權機關、多元政黨等民主形式,卻無民主。個人所見對此的解釋多為,民主制度需「配以」有民主觀念的或相當素質的人民才能發揮它的功效,個人認為一個堂皇的理論系統不能以「系統外」的因素來處理它的重大漏洞。

 

個人長期研究哲學,習慣對問題追根究底,個人認為民主制度的問題在其「內部深處」,個人深入研究自認挖到了「政治學的第一原理」,2011年將其內容定為「掌權者的本質是保權、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方式。」個人認為這是政治學的根本觀念或政治學的基礎或「政治學的起點」。其實類似的想法之前已有人想到,最有名是英人約翰阿克頓(John Acton)所說:「Power tends to corrupt,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譯為「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一定導致腐敗。」更早,美國國父之一的班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 曾說:「It is the first responsibility of every citizen to question authority.」個人譯為「公民的頭項責任是質疑掌權者。」他們二人曾捕捉到這個重要的政治現象,遺憾卻沒有徹底且系統地研究它,更不知它是「整個政治學的第一原理」。個人在1995年前後還想出一句與班傑明·富蘭克林類似的話「我們的敵人就是我們的領袖」,提醒人民注意我們的敵人並不是領袖告訴我們的那些敵人或外人,而是這位領袖本人。

 

中國形式上也有民主機構,卻沒有民主,這是因為它在民主理論上缺少了「政治學的第一原理」的基礎,這基礎也是民主制度的基礎,也是「民主制度的第一原理」。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2 Oct 2023





2023年7月6日 星期四

著名天文物理學家卡爾薩根(Dr. Carl Sagen)講地球只是宇宙間的一個"淡藍小點"

(陳立民按語: 著名天文學家卡爾薩根(Dr. Carl Sagen)在1996年看到從太空遠處對地球拍攝的照片時有所感,他說地球只是宇宙間的一個「淡藍小點」,一個無助的、隨時會消失的小斑點。他的意思應該是人類在這小斑點上爭什麼? 人類因為眼光太短淺才會爭,人類應該自救,想法存活下去。)



天文物理學家Dr. Carl Sagen(卡爾薩根)地球只是宇宙間的一個「淡藍小點」


人生終究要面對死亡,死亡已無可逃避,我們希望至少能知道人生是怎麼一回事? 知道人生應在何處定錨? 知道人生的框架在哪裡? 知道人際之間要如何相處? 這些需要很多的知識,這些可能需要先擴大我們的視野或見識,擴大到了解地球與人類物種在宇宙的地位。

銀河星系(galaxy)有約2000億顆恆星,也就是太陽不過是銀河星系的2000億分之一。這個星系又有多大呢? 宇宙估計有2000億到2兆個星系(galaxies),因此地球不過是太平洋裡的一粒砂而已。這個對地球與對人類的認識應該是我們人生中應該知道的。

「Voyage 1」這個航海家1號太空船在1977發射升空,當1990年2月14日它在土星附近時,它從距離地球64億公里處拍攝地球,就是此處這張照片,在照片中心附近可看到一個懸浮在太陽系漆黑的背景的小點,這就是地球,地球如此之小。航海家1號在拍攝後繼續往外太空飛行,在2013年它飛出太陽系,飛向銀河星系中的其他2000億組星系。

在1990年建議NASA拍攝這張照片的Dr. Carl Sagen把照片中的地球形容為「Pale Blue Dot」,這可譯為「暗淡小藍點」或「淡藍小點」。

在BBC網址可見這張照片與2分鐘相關的YouTube: https://www.bbc.com/news/science-environment-51491471

1996年Dr. Carl Sagen在一次講話中專就地球這個「Pale Blue Dot」發表了下面的講話:

再來看一眼這個小點。就在這裡。這就是家。這就是我們。在這個小點上,每一個你愛的人,每一個你認識的人,每一個你聽說過的人,每一個人,無論是誰,都在此度過一生。我們所有的快樂和掙扎,數以千萬自傲的宗教信仰、思想體系觀念意識,以及經濟學原理教義,每一個獵人或征服者,每一位勇士或懦夫,每一個文明的締造者或摧毀者,每一位君王或農夫,每一對陷入愛河的年輕伴侶,每一位為人父母者,所有充滿希望的小孩、發明家或探險者,每一位靈魂導師,每一個腐敗的政客,每一個所謂的『超級巨星』,每一個所謂的『至高領袖』,每一位我們人類史上的聖人或罪人……我們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於這樣一粒懸浮在一束陽光中的塵埃上。
(原文: We succeeded in taking that picture [from deep space], and, if you look at it, you see a dot. That's here. That's home. That's us. On it, everyone you ever heard of, every human being who ever lived, lived out their lives. The aggregate of all our joys and sufferings, thousands of confident religions, ideologies and economic doctrines, every hunter and forager, every hero and coward, every creator and destroyer of civilizations, every king and peasant, every young couple in love, every hopeful child, every mother and father, every inventor and explorer, every teacher of morals, every corrupt politician, every superstar, every supreme leader, every saint and sinner in the history of our species, lived there on a mote of dust, suspended in a sunbeam.)

地球,只是浩瀚宇宙競技場上一個小小的舞台。想想那些帝王將相揚起的腥風血雨,只為在榮耀和勝利中,短暫享受主宰著一個小點上一小部分的滋味。想想有些永無止境的殘暴,竟然就發生在這個小點上某個角落裡的一群人、與幾乎分不出任何區別的同樣這一個小點上的另一個角落的另一群人之間。他們之間的誤解能有多頻繁,他們之間想滅掉對方的願望能有多迫切,他們之間互相的仇恨能有多熾烈。我們的裝腔作勢與妄自尊大,我們以為自己在宇宙中享有特權的幻想,都被這顆發著微弱藍光的小點所挑戰。
(原文: The earth is a very small stage in a vast cosmic arena. Think of the rivers of blood spilled by all those generals and emperors so that in glory and in triumph they could become the momentary masters of a fraction of a dot. Think of the endless cruelties visited by the inhabitants of one corner of the dot on scarcely distinguishable inhabitants of some other corner of the dot. How frequent their misunderstandings, how eager they are to kill one another, how fervent their hatreds. Our posturings, our imagined self-importance, the delusion that we have some privileged position in the universe, are challenged by this point of pale light.)

我們的這顆星球,是一粒孤孤單單的微塵,被包裹在宇宙浩瀚的黑暗中。在我們有限的認知里,在這一片浩瀚之中,沒有任何跡象表明救助會從別處而來幫助我們救贖自己。目前為止,地球是我們唯一所知有生命居住的世界。沒有其他地方——至少是在不遠的未來裡,可供我們這一物種移民。我們能夠造訪,但尚不能常駐。不管你喜歡還是不喜歡,目前為止只有地球是我們的立足之地。有人說,天文學是一門令人謙卑的、同時也是塑造性情的學問。也許沒有什麼能比從遙遠太空拍攝到的我們微小世界的這張照片,更能展示人類的自負有多愚蠢。對我而言,這也是在提醒我們的責任所在:更和善地對待彼此,並維護和珍惜這顆暗藍色的小點——這個我們目前所知唯一的家園。
(原文: Our planet is a lonely speck in the great enveloping cosmic dark. In our obscurity -- in all this vastness -- there is no hint that help will come from elsewhere to save us from ourselves. It is up to us. It's been said that astronomy is a humbling, and I might add, a character-building experience. To my mind, there is perhaps no better demonstration of the folly of human conceits than this distant image of our tiny world. To me, it underscores our responsibility to deal more kindly and compassionately with one another and to preserve and cherish that pale blue dot, the only home we've ever known.)

(以上Dr. Carl Sagen原文是由旅美天文學家丘宏義博士翻譯。)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23年6月7日 星期三

廢除已脫離physics的meta-

《淘汰形上學,廢除已脫離physics的meta-》

個人在德國留學時已想到要廢除形上學,這在台灣是任何大學哲學系都不可能接受的。因為幾次個人的創作被學術界的人剽竊讓個人氣憤,在2015年個人想到把自己的學術創作製作成圖卡以保障著作權,在2016年製作的一張圖卡是「淘汰形上學」並放在網路。某大學哲學系去年(2022年)成立「傳統與科學形上學研究中心」,個人認為主其事者有淘汰(傳統)形上學的企圖,而且此中心重要人物之一大概五年前起就追蹤個人相關理論。

今天個人製作「廢除已脫離physics的meta-」這張新卡。形上學的英文是「metaphysics」,「meta-」的古希臘文字源是「在…之後」的意思,也就是更深入研究的意思,「physics」在亞里斯多德用法的意義是全部的自然科學,自亞里斯多德之後,西洋哲學界將「metaphysics」視為在自然科學,甚至在所有學問之後,繼續深入研究的學問領域。此字日本在十九世紀根據易經「形而上者謂知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句譯為「形上學」,中文仿從。形上學本來是需要有自然科學的形下基礎才能向上翻展的領域,但西洋哲學界事實上自亞里斯多德之後逐漸脫離此基礎單獨發展,在西洋中古時代已達到脫離事實基礎自由論述的高峰。形上學既和「道」有關,在中國與華文世界更加火紅。

學哲學者,因為哲學的歷史文獻甚多,光是爬梳古人相關理論就已耗費數十年精力,無暇了解其他學問當今的新發展,時至今日形上學者甚至認為自己獨自擁有特權,可不需理會事實,擁有天馬行空想像力特權,個人認為今日之形上學是哲學的最大誤區。有與個人看法相同的人會認為,哲學界需要把這門學問重新紮根在新認識的事實上,個人認為這不會成功,個人主張徹底處理,「淘汰形上學」這門學問。如有人說今日還需要形上學家,個人認為那只可能是同時具備宇宙物理學知識的人,而最適合擔任這工作者個人認為實際上可能是理論物理學家,而非哲學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7 Jun 2023




 

2023年1月13日 星期五

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四個等級

人文與社會科學個人認為依深度可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只有一個,就是哲學,不過中國沒有哲學;第二級有經濟學、政治學、法律學與心理學,雖然後者的根本是在自然科學;其他學科則屬第三與第四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3 Jan 2023












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建議將元旦訂為「人類日 Humanity Day」

建議將元旦訂為「人類日 Humanity Day」


元旦做什麼? 相互祝福嗎? 參加跨年活動嗎? 個人認為,我們可以在這一年的第一天建立未來一整年的基本心態。
天空不是寧靜、和平的,相反地按照當代天體物理學,宇宙是個暴力的、致命的場域,太陽將吞沒地球,地球將掉入銀河星系黑洞,銀河星系將與仙女星系對撞。面對宇宙這幾乎無限巨大的力量,人類物種沒有招架之力,基本上宇宙不是個適合人居的地方,宇宙大象不在乎踩死一隻螞蟻,人類只能尋求避難與移居其他星球、星系,以延長被滅絕的時間。
人類在地球上出現,要了解所在的這個場域在玩什麼game,要跟著這個game主題與遊戲規則玩才可能存活;如果文不對題或看不到大格局,將導致全隊出局。基於思考人類物種在宇宙將被滅絕的終極命運之理由,個人建議將元旦訂為「人類日 Humanity Day」。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7 Dec 2023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確保人類在宇宙的永續生存應為道德的第一義務 這應訂為刑法第一重罪 亦應寫入高中教科書中

維護人類在宇宙的存活應為道德的第一義務,違反者應訂為違反刑法第一重罪;此第一義務應寫入高中教科書中,以使人牢記不忘並戮力以赴;履行這項義務能賦予每個人最重要的人生意義。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於 28 Oct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