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民進黨總統「520總統就職演說」個人兩篇事前建議 一篇事後評論》
(圖片前六張是重點,文末段為細節)
【2000/04/24陳水扁辦公室來函告知建議將寫入「520總統就職演說」】
2000年陳水扁總統在《520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人權路線,許多人包括連戰說是自己的建議,就像英文中講的「Victory has a thousand
fathers, but defeat is an orphan」,當一個人成功時,會有很多人搶功,但當一個人失敗時,没人想要和他有什麼關聯。此人權路線影響大,在520之後隨即成立了「國家人權委員會」,此單位今轉至監察院,時機成熟時擬取代監察院。個人之所以認為是自己的建議獲採納,因為個人能講出更佳的理由。此處先示感謝函,及同時獲納入演講的另一建議。
圖片一見當時「陳水扁辦公室」來函感謝建議,及通知內容:
陳先生惠鑒:
來函敬悉,非常感謝您的寶貴意見。請原諒我們因為工作近來工作繁重,回信可能延誤了一些時候。我們將會將您提供的珍貴資料轉交給陳水扁先生及撰寫就職演講稿的相關人員,俾使5月20日當天的就職演說能更加周延圓滿。
陳水扁辦公室2000年4月24日
圖二見個人另一被納入《520總統就職演說》的建議,即建議以金恩博士「I have a dream」句暗示台灣人有一個台獨的夢。
個人當時談人權的建議達22頁,談金恩亦達8頁,本篇最下方示出三圖,只需看畫紅線處,留言處再見五圖。
【2016年蔡英文總統的《520總統就職演說》次日個人的評論文】
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的《520總統就職演說》個人覺得有格局,當時隨即寫了篇《以超越代替對立》文章投給自由時報。文中個人未說的是演說中的理論可更具體化些,就是化成個人創作的「台灣民主主體性」概念。
個人文中的一段個人略為表達了這個思想:
五二○就職演說,開始說,台灣(人)做為一群民主人與自由人,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結尾句說,我們都要做一個守護民主、守護自由、守護這個國家的台灣人。哲學上說,人因擁有自由而成為主體;首尾這兩句因此有「台灣主體性」的意義。此外,蔡英文在演說中三次提及「民主機制」。民主做為機制或方法,不同於「台灣主體性」是個價值的概念,價值加上方法,「台灣民主主體性」可能是蔡英文的想法。
圖三見2016/05/21自由時報《以超越代替對立》文放到右上方第一位置。
圖四見2015年個人製卡的「台灣國家原理」圖,其中核心就是「台灣民主主體性」,第二與第三層也把台灣政治上爭論的概念定位,這些都沒有核心重要。
全文網址: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92014
【2024年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採納個人建議 打得習近平滿地找牙》
2024年5月9日即將就任的賴清德總統使用到「命運共同體」一詞。這詞是習近平國際宣傳的主軸,在台灣,台灣以前也有彭明敏先生、李登輝總統、謝長廷院長使用過,這些人都很有學問,但個人認為是錯的。
個人隨即寄e-mail到黨部與總統府給他講述理由。結果在《520就職演說》中賴清德總統講出「民主共同體」與「和平共同體」,還有電視直播跑馬燈見到的(顯然是總統府提供給媒體的)「世界共同體」共三詞,顯然賴總統團隊聽進了個人的意見。對於520的這些概念中國一直沒有反應,顯然打得他們滿地找牙。
圖五見個人寄到中央黨部全文的首段。
圖六見個人寄到總統府的全文。
【細節: 2000年4月給陳水扁辦公室的人權建議】
2000年4月各寫兩次約40頁建議給陳水扁辦公室。個人分析「主權國家理論對台灣是兩面刃」,建議將台灣定義為「捍衛人權的國家」,在保衛台灣人民人權之時,同時可達到保衛台灣或中華民國主權的效果,而且同時還可避免中共以國家主權理論談台灣問題時的缺點。個人除了強調人權之外,同時也是「以人權取代主權」,這深切旨意至今少有人看懂。
2000年520後隨即成立了「國家人權委員會」,但成員不懂深意,以致這組織並無發展。2020它轉到監察院轄下,說是希望以它取代監察院,如能做到也是不錯。但根本之計,道德人權是我們國家的理想,政治上也是要以它取代主權國家的概念。
此處個人選10張2000年寫給陳水扁辦公室關於人權與馬丁路德金的信。
以下關於Martin Luther Kin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