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歷史學系宜更名為「歷史應用學系」;談史學大師錢穆與余英時師徒》

歷史學系宜更名為歷史應用學系」;談史學大師錢穆與余英時師徒 

前年今日個人寫下「歷史學是個應用學科或應用的領域」,今日個人認為「歷史學系宜更名為歷史應用學系」,都是認為歷史學是人文社會科學的一個應用科學或一個應用領域的意思既是應用,就乾脆改為「歷史應用學系」。(見圖一與圖二)


 



上面的說法是基於個人對於人文社會科學的看法,個人認為這些學問依深度可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為近現代歐洲哲學,第二級為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心理學,第三與第四級則為其他科系。就像工學院是理學院的應用科學或領域一樣,人文社會科學的後兩級學科也是前兩級的應用學科或領域。(見圖三)

 




不可否認有許多精采的歷史學著作,何以歷史學不能被列入前兩級? 因為個人認為這些史學名著如平地一聲雷的天才之作,雖是震耳雷聲,但終究是從平地而發,但平地還是平地,未達高級學問的高地,天才是學不來的,學問是學得來的,即使眾多天才、眾多傑出史學名作也無法使歷史學成為一門獨特的、有系統的學問。個人偏見地認為,從傑出史學名作誤認歷史學的優越性是許多學歷史的沒有認識到的。

 

直到約四十年前台灣的語文系開語言學概論及文學概論的課,哲學系開哲學概論的課,但同時間歷史系卻沒有開「史學概論」的課。歷史系師生習慣於通史、斷代史、專史、國別史等的分類與思考,一般卻沒想過歷史系缺少個歷史學導論的課。直到那時歷史系有開史學方法的課,但那只是小技術,也有開史學史的課,但歷代史家都達不到建構史學理論的水準。上世紀八十年代起台灣三所理工大學成立人文社會學院,那時課程單位突然發現有開歷史學理論課程的必要,但至今這些課程,個人看其具體內容,覺得理論性不夠。總之,個人認為「歷史學是個講不出自己理論的學問,或是個沒有自己理論的學問」。就個人所知,這在歐美國家是同樣情形。

 

個人現在以現代著名的史學著作錢穆先生的《國史大綱》為例具體談歷史學的問題。錢穆同時代同樣學經史子集的國學專家不少,但只有錢賓四先生寫出這本傑作。個人認為這本書的出現就只是靠錢穆這位天才,不是靠歷史學本身的再深入發展。即使史學名著再多、史學天才再多,與一門高水準的歷史學無關。

 

個人認為錢穆《國史大綱》是中國傳統讀書人觀點的華夏史或國史,這些傳統讀書人讀孔孟儒家聖賢書,又從《滿江紅》、《正氣歌》、張載「為天地立心培養讀書人的民族氣節。但這些讀書人沒有看透董仲舒「獨尊儒術」背後的真面目是「陽儒陰法」,看不懂帝王術,玩不過政客,他們的國家天下實際上只為為掌權者做名馬。文字明白可見的生民之苦,他們只能嘆息,卻從未改善,人民當奴隸的歷史走向與朝代更迭的歷史循環從未改變,錢穆承繼的傳統讀書人的經世精神,實際上是些百無一用書生的無用知識。

 

歷史上的中國看待鄰國就是個霸權心態,現代講中國就是個冊封朝貢天朝,從鄰民國看,歷史上中國就是個侵略主義、擴張主義的國家,否則版圖如何解釋從中原政權變成秋海棠、老母雞? 當東亞農業漢族打不過中亞遊牧民族時,和親也無救時,中國就亡於元國,而後再亡於清國。這些都活生生地載於史冊,但錢穆承擔中國歷史的讀書人卻是既看不見中國霸權,也看不見中國的幾度亡國。

 

蔣介石在毛澤東發動文革時,提出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同時把錢穆、張大千等人接到台灣,強調中華文化的優秀性與對中華民族繼承的正統性。習近平的執政主軸之一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和老蔣類似,還更民族主義些。今日錢穆著作在中共國奉為國史必讀,這件事讓我們發現,原來錢穆這本著作是狹隘民族主義的。錢穆對國史的「溫情與敬意,原來是具有狹隘民族主義情懷,不得稱為偉大的。的確,重視普世價值的人不會像錢穆那像「一生為故國招魂」。

 

英國科學家及漢學家李約瑟寫《中國之科技與文明》,他特別關注一個問題,即「李約瑟難題」(Needham's Grand Question),這問題是問:「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十五世紀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中國發生?」同樣一部中國史,這個自然科學的、產業的、歷史解剖觀點不是歷史系可以學到的。

 

以上對錢先生名著《國史大綱》的分析,發現它充滿問題,這些分析主要是利用的是近現代西洋哲學、政治學、法律學、心理學的知識,如果他也具備這些知識,會有不同寫法。以上分析顯示一位傳統國學家寫史書的困境,好的史書必須具備較多的主要人文社會科學的知識。

 

不止於此,現在沒有歷史專業的人敢寫經濟史,自然科學史更是早就獨立出去與自然科學的哲學合為一學系,不讓歷史系專業置啄。歷史系有沒有自己的專長?

 

余英時先生這位錢穆的學生是當代中國史大師,他的著作引進西洋社會科學理論,譬如中國史階段與韋伯新教倫理的比較。個人認為他比錢先生進一步,因為個人認為歷史學在人文社會科學是第三級的學問,主要是第一二級學問的應用。余先生主動以西洋哲學、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心理學這些基本知識來分析中國史,所以更進步。就像是工學院科系回頭去加深理學院基本科學的知識與吸收養份一樣。遺憾的是他的能力有限,其實每人的能力都有限,以致於他的製作只能算是半成品。

 

嚴格說沒有「歷史學」,只有「人文社會科學在歷史領域的應用」,因此歷史學系宜更名為「歷史應用學系」,就像文化人類學宜更名為「文化人類應用學系」,教育學宜更名為「教育應用學系」,女學宜更名為「女性應用學系」,人生學宜名為「人生應用學系」等。

 

此外,本月三日個人在此帳號寫了篇《近現代世界史的主軸為民主》的文章,所寫如果正確,一般會列入歷史領域。如果正確,需要具備的是相當的政治學、經濟學、科普知識、社會科學通論的知識,而這些不是在歷史系的訓練中學得到的。

 

陳立民 Chen Lih-ming (陳哲) 9 Sep 202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