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2日 星期四

《「政治學的第一原理」及其通俗版「我們的敵人就是我們的領袖」》

《「政治學的第一原理」及其通俗版「我們的敵人就是我們的領袖」》

對人類社會與個人人生影響最大的是政治,但直至今日民主政治的理論是混亂的,個人發明了「政治學的第一原理」,把這些理論整理成金字塔型,「第一原理」位於塔尖。此「第一原理」的通俗版是「我們的敵人就是我們的領袖」。

歷史上人類痛苦的主要根源是政治,且看中國至今政治還未走上軌道,中國號稱五千年文明文化有許多大思想家,但至今未找到治國之道,可知政治學不易。個人認為政治學是人類社會進步最重要的學問。

自從英法兩國發明民主政治,民主國家穩定發展,二戰後更沒有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發動戰爭。民主政治有三權分立、制衡原則、政黨政治、司法獨立、新聞自由等內容,對個人這個半世紀的哲學工作者來說,民主政治理論的現狀是混亂的,上述內容似各自獨立,彼此間的關係不明或複雜混亂,個人認為政治學個理論需要整合建立成金字塔型的結構。


2010年個人發明了「政治學的第一原理」作為政治學金字塔的尖頂,其內容為「掌權者的本質是保權、濫權、擴權,以至於極權,而且是以秘密的、欺騙的方式。」這原理聽來和有些名人講的話類似,其中最相似的就是Lord John Acton所說的「power tends to corrupt, and absolute power corrupts absolutely.」,但自1887年他講出這句話近150年來,這句話雖已成為政治學書本與課程的標配,但只是把它當成名言或座右銘,卻未見任何人把它發展成像個人第一原理這樣完整的內容,更沒有能明白講它是所有政治學理論的指導原理或「第一原理」,及把各理論間的金字塔結構關係講清楚。




更早在1990年個人就提出「我們的敵人就是我們的領袖」口號。這是請大家不要被極權與威權政體欺騙,不要被誤導以為敵人來自外面。2021年個人將此「政治學的第一原理」的通俗版製作成圖卡。

陳立民 Chen Lih-ming(陳哲)於 22 May 2021

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三位民進黨總統「520總統就職演說」個人兩篇事前建議 一篇事後評論》

三位民進黨總統「520總統就職演說」個人兩篇事前建議 一篇事後評論

(圖片前六張是重點,文末段為細節)

 

2000/04/24陳水扁辦公室來函告知建議將寫入「520總統就職演說」】 


2000
年陳水扁總統在《520總統就職演說》中提出人權路線,許多人包括連戰說是自己的建議,就像英文中講的「Victory has a thousand fathers, but defeat is an orphan」,當一個人成功時,會有很多人搶功,但當一個人失敗時,没人想要和他有什麼關聯。此人權路線影響大,在520之後隨即成立了「國家人權委員會」,此單位今轉至監察院,時機成熟時擬取代監察院。個人之所以認為是自己的建議獲採納,因為個人能講出更佳的理由。此處先示感謝函,及同時獲納入演講的另一建議。




圖片一見當時「陳水扁辦公室」來函感謝建議,及通知內容:

 

陳先生惠鑒:

來函敬悉,非常感謝您的寶貴意見。請原諒我們因為工作近來工作繁重,回信可能延誤了一些時候。我們將會將您提供的珍貴資料轉交給陳水扁先生及撰寫就職演講稿的相關人員,俾使520日當天的就職演說能更加周延圓滿。

陳水扁辦公室2000424

 


圖二見個人另一被納入《520總統就職演說》的建議,即建議以金恩博士「I have a dream」句暗示台灣人有一個台獨的夢。

 

個人當時談人權的建議達22頁,談金恩亦達8頁,本篇最下方示出三圖,只需看畫紅線處,留言處再見五圖。

 

 

2016年蔡英文總統的《520總統就職演說》次日個人的評論文】

 

蔡英文總統在2016年的《520總統就職演說》個人覺得有格局,當時隨即寫了篇《以超越代替對立》文章投給自由時報。文中個人未說的是演說中的理論可更具體化些,就是化成個人創作的「台灣民主主體性」概念。

 

個人文中的一段個人略為表達了這個思想:

五二○就職演說,開始說,台灣(人)做為一群民主人與自由人,捍衛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結尾句說,我們都要做一個守護民主、守護自由、守護這個國家的台灣人。哲學上說,人因擁有自由而成為主體;首尾這兩句因此有「台灣主體性」的意義。此外,蔡英文在演說中三次提及「民主機制」。民主做為機制或方法,不同於「台灣主體性」是個價值的概念,價值加上方法,「台灣民主主體性」可能是蔡英文的想法。


圖三見2016/05/21自由時報《以超越代替對立》文放到右上方第一位置。


圖四見2015年個人製卡的「台灣國家原理」圖,其中核心就是「台灣民主主體性」,第二與第三層也把台灣政治上爭論的概念定位,這些都沒有核心重要。

 

全文網址: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paper/992014

 

 

2024年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採納個人建議 打得習近平滿地找牙》

 

202459日即將就任的賴清德總統使用到「命運共同體」一詞。這詞是習近平國際宣傳的主軸,在台灣,台灣以前也有彭明敏先生、李登輝總統、謝長廷院長使用過,這些人都很有學問,但個人認為是錯的。

 

個人隨即寄e-mail到黨部與總統府給他講述理由。結果在《520就職演說》中賴清德總統講出「民主共同體」與「和平共同體」,還有電視直播跑馬燈見到的(顯然是總統府提供給媒體的)「世界共同體」共三詞,顯然賴總統團隊聽進了個人的意見。對於520的這些概念中國一直沒有反應,顯然打得他們滿地找牙。


圖五見個人寄到中央黨部全文的首段。


圖六見個人寄到總統府的全文。

 

【細節: 20004月給陳水扁辦公室的人權建議】

 

20004月各寫兩次約40頁建議給陳水扁辦公室。個人分析「主權國家理論對台灣是兩面刃」,建議將台灣定義為「捍衛人權的國家」,在保衛台灣人民人權之時,同時可達到保衛台灣或中華民國主權的效果,而且同時還可避免中共以國家主權理論談台灣問題時的缺點。個人除了強調人權之外,同時也是「以人權取代主權」,這深切旨意至今少有人看懂。

 

2000520後隨即成立了「國家人權委員會」,但成員不懂深意,以致這組織並無發展。2020它轉到監察院轄下,說是希望以它取代監察院,如能做到也是不錯。但根本之計,道德人權是我們國家的理想,政治上也是要以它取代主權國家的概念。

 

此處個人選102000年寫給陳水扁辦公室關於人權與馬丁路德金的信。

 










































































以下關於Martin Luther King












































2025年5月16日 星期五

《道德的定義與人類存在更大格局的定義;道德學轉變為人類救亡圖存的學問》

《道德的定義與更大格局的定義;道德學轉變為人類救亡圖存的學問》

 

從遠古還沒有文字的時候,我們可以相信古人在生活中就常表達「這樣做不道德」的意思。孟子四端說亦顯示人類自然的感情,雖然並未上昇到理性層次。歷史偉人與各宗教的神祇都被敘述成極高道德的表率。

 

【哲學史上貧乏的道德定義】

道德學或倫理學是哲學的三大領域之一,歷史上的研究連篇累牘,然而卻鮮有哲學家想到如何去定義道德,譬如康德。今日去查線上最有名的《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史丹佛哲學百科)》,以15頁篇幅討論道德定義,已失去定義本義,線下有名的《劍橋哲學辭典》,多位學者對相關多條目下定義,不見卓越定義,或看《維基百科》,亦不見卓越定義。

 

【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道德是尊重人的尊嚴】

個人在2015年定義道德說「道德是尊重人的主體性」,因為人與萬物不同處在於人有自由及是個主體,不像萬物皆為本能、刺激、程式等的執行者,皆為客體(object),唯人必須被當成主體;因為唯獨人有自由及為主體,故人具特殊價值或尊嚴,因此個人次佳的道德定義為「道德是尊重人的尊嚴」。(見圖卡一)


 


【道德的第一義務;倫理學轉變為維持人類存在的學問】

形上學(或自然哲學)與倫理學在哲學上本為各自獨立領域,個人在定義道德後想到二領域或可融合。個人認為天體物理學人類在宇宙極可能將滅絕的知識為真,又因個人認為道德學是應然的學問,遂於2016年提出「道德學的第一義務」說,將此義務訂為「維持人類物種在宇宙的永續生存。」(見圖卡二)這是因為按照今日的天體物理學知識人類物種是至今所知宇宙唯一具主體性的物種。


 

【四年前的今天提出「新倫理學」】

四年前的今天,個人稱包涵此「道德學的第一義務」說的倫理學為「新道德學」或「新倫理學」。(見圖卡三)其實這項知識在自然科學與社會已是常識,不知哲學界反應為何如此緩慢?


 

【人類存在更大格局下的道德定義】

至此,新道德學之為「新」,因為道德學性質已改變,已從人類動機與行為之人際關係的學問轉變為人類存在或救亡圖存義務的學問,道德學與人類存在在此交集。此「道德學的第一義務」亦可稱為「在人類存在更大格局下之道德定義」。(見圖卡四)

 

陳立民 Chen Lih-ming (陳哲) 16 Ma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