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 地球永續發展與解決貧富不均問題都需「理性化」的思想 】

英國政府耗時多年,於 2010 年結合無數專家完成了一篇永續富足報告 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 Economics for a Finite Planet中文書譯為《誰說經濟一定要成長?:獻給地球的經濟學》。內容大概是講地球的永續發展,講生態,講如何拯救地球。

該書也有談貧富不均的內容。它提到,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僅賺取全球所得的 2%;相反的,最富裕的二成人,卻賺取全球所得的 74%。富足上的懸殊差異──不管用任何標準來衡量都是很懸殊的差異──是貧富不均的特徵。從人道觀點來看,這種差異是不能被接受的。它們造成社會緊張升高:最弱勢族群的真正貧困,對整個社會是有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的。

即使在先進國家之中,貧富不均現象也較二十年前嚴重。儘管富者愈富,西方國家的中產階級收入早在最近的經濟衰退前,已出現了實質停滯。過去五十年來,成長非但沒有提高最需要者的生活水準,反而令大部分世界人口失望──財富不斷向上流到少數幸運者手中。


陳立民(陳哲): A finite planet”, 一個在各方面有限制的地球,在這個地球上人類的作為就要能自我約束。這是自我節制的問題,理性是自我節制的基礎。關於貧富不均,這是社會正義問題;正義是哲學領域內的道德學或倫理學問題。個人認為道德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理性化」,而這在道德學內並未獲重視。以上自我節制與社會正義兩件事情的基礎都是「理性化」,而這在台灣沒有人注意到。個人認為,台灣最重要的是兩件事,第一件是建立民主機制做為台灣的基礎,第二件事是理性化的思想運動;後者在台灣沒有人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