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31日 星期六

【 朱立倫參選總統選戰文宣主軸 再次模仿蔡英文 】

2010 年朱立倫和蔡英文參選新北市市長選舉時,朱立倫的打法就是緊跟蔡英文學步,亦步亦趨,這次看來也是一樣。當時朱立倫的競選策略就是邯鄲學步,茲舉三個例子。當蔡英文提出捷運在新北市興建環狀線的政見,沒幾天朱立倫就提出要興建「三環三線」的政見,當時蔡英文反駁說這不可能,因為太貴,是「吃不起的牛排」。當蔡英文提出「社會住宅」政見,這是她研究很久的政策,她推出後幾天朱立倫也說要蓋「青年住宅」。當蔡英文提倡節省能源,帶領支持著騎腳踏車造勢,過幾天朱立倫的單車隊伍也出現。

選舉政見絕大部份抄襲對手,就是格調不高,就是心中只有選舉沒有執政政策。2010 年新北市市長選舉最後階段,朱立倫的最後絕招是提出「三環三線 我能實現」口號,許多選民就被這個美夢騙了。再加上投票前夕連勝文「一顆子彈」,國民黨直指民進黨陰謀,朱立倫就贏了新北市長選舉。但是他擔任新北市長五年,他的「三環三線」完全跳票,他的「青年住宅」不符目的且成為弊案。

這次 2016 總統大選蔡英文選舉 logo 的顏色他模仿,圓形他則解釋為「ONE TAIWAN,團結就是力量,台灣就是力量」。蔡英文還有另一個主軸「英派改革」,訴求「改革」,他也跟進,提出國會改革與批馬三大錯誤。


正統的選戰政策主軸可能以阿扁 2004 大選文宣的「拼經濟 大改革」最佳,目前這種「氣氛」也瀰漫在選民中。抓住氣氛,政策就有力量,就能勝選。蔡英文的「點亮台灣」主要是拼經濟,「英派改革」則是抓改革。這些朱立倫可以跟著學,但有多少人相信他是個問題。此外,綠營與部份中間選民中的「氣氛」是「國民黨不倒 台灣不會好」,讓他去處理吧!

下文一則新聞與其臉書內容:
朱立倫競選主軸:ONE TAIWAN 台灣就是力量
新頭殼 newtalk | 翁嫆琄 台北報導 發布 2015.11.01 | 10:49 AM | 更新 2015.11.01 | 10:57 AM

國民黨總統參選人朱立倫 1 日正式公布宣傳看板,除了在台北市東區掛出ONE TAIWAN 台灣就是力量」的廣告外,他也在臉書指出,ONE Taiwan,穩的台灣,阮的台灣,團結就是力量,行動就是力量,台灣就是力量!」

朱立倫上午在臉書發文表示,以往幾次選舉的經驗,選擇主軸通常是一個冗長、爭吵的過程,但這次不一樣,幾個關鍵字從清單裏一下被選出來放到他面前,正是「團結、行動、力量」

朱立倫說,反覆看著這幾個字,不禁讓他思考這幾年來,台灣所面臨的種種困境,正是因為批評取代做事,用於爭辯問題的時間,多過解決問題,經濟怎麼可能成長,社會又怎能不亂?他更指出,對辛苦開創的上一輩,我們要如何交代, 晚上看著孩子的眼睛,怎麼告訴他們未來會更好?

對此,朱立倫強調,無論多少責難,他都將面對問題,不再迴避,不管什麼困難,開始行動,不計代價,台灣的困境,需要大家互相包容、團結起來,以多彩多元、同心一命的ONE Taiwan前進,「ONE Taiwan,穩的台灣,阮的台灣,團結就是力量,行動就是力量,台灣就是力量!」

【朱立倫臉書原文 2015/11/1 09:30am 發佈】
以往幾次選舉的經驗,選擇主軸通常是一個冗長、爭吵的過程,
但這次不一樣,幾個關鍵字從清單裏一下被選出來放到我面前。
團結、行動、力量
反覆看著這幾個字,不禁讓我思考這幾年來,
台灣所面臨的種種困境,不正是因為:
當批評取代做事,當用於爭辯問題的時間,多過解決問題,
經濟怎麼可能成長,社會又怎能不亂,
對辛苦開創的上一輩,我們要如何交代,
晚上看著孩子的眼睛,怎麼告訴他們未來會更好?
無論多少責難,面對問題,不再迴避!
不管什麼困難,開始行動,不計代價!
台灣的困境,需要大家互相包容、團結起來,
以多彩多元、同心一命的ONE Taiwan前進,
ONE Taiwan
,穩的台灣,阮的台灣。
團結就是力量,行動就是力量,
台灣就是力量!


上方見朱立倫競選主軸「ONE Taiwan 台灣就是力量」(朱立倫臉書)

雲端智庫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 27日美驅逐艦拉森號 (USS Lassen) 駛入中國人造島礁12海浬完成巡航 】

南海爭議重要,因為台海兩岸問題與此關係密切。中國持續在備受爭議的南海「填海造島」,並「片面」宣佈 12 海浬領海,「過度主張」主權。美國 8 日宣佈兩週左右將前往中國「人造海礁」附近海域航行,以確保此領域的自由航行權。個人自 8 日起陸續五次報導此事,今天 27 日美軍艦駛入中國海域並完成航行。

美濟礁、永暑礁與渚碧礁被中國填海造島後,變成為控制南海主要的三礁石。美艦這次就是在這附近經過。

邀請去其官網按讚留言https://www.facebook.com/USSLASSEN

下為今日台灣媒體的即時的新聞:
美軍艦完成巡航南海 中國軍艦跟緊緊
蘋果日報即時新聞 2015102713:24 
(更新:41J 配音版影片+美國軍艦完成巡航+新增地圖)

美國國防部表示,美國海軍驅逐艦拉森號 (USS Lassen) 目前已駛入南海海域,並在中國於南海設置的人工島 12 海哩水域進行巡邏,會在該區域逗留幾小時。據香港《商業電台》表示,現場有中國軍艦跟隨,而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美軍的巡航任務已經完成,過程中沒有任何意外。

美國國防部昨表示,會在 24 小時內派出軍艦前往南海海域,預計在今日抵達該區域。美方稱拉森號驅逐艦將駛近南沙群島渚碧礁和美濟礁,並可能有 P-8A 海神式海上巡邏機 (P-8A Poseidon) 伴隨。中國日前對南海部分海域片面宣稱擁有主權,並興建人工島,此舉被美國視為挑戰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

中國外交部長稍早王毅表示,美國要三思而後行,不要輕舉妄動,不要無事生非。中國駐美大使館發言人朱海全稍早也表示,希望美國「不要挑釁」。

據《路透》報導,朱海全說,自由航行權的概念,不應用作展示實力的藉口,更不應破壞其他國家主權和安全。他指美國應避免說挑釁的話,或做出挑釁行為。另外據《中央社》報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柯比 (John Kirby) 則表示,美國捍衛國際法及在公海的航行自由是例行公事,毋須徵詢任何國家。
(施旖婕/綜合外電報導)

上則台灣蘋果日報新聞網址:




照片為美國驅逐艦拉森號(USS LassenFacebook 官網封面照。邀請去此官網按讚留言https://www.facebook.com/USSLASSEN

【 香港認為中國經濟轉型需要半個世紀 陳哲認為民主基礎是關鍵 】

中國大陸目前講「經濟轉型」,主要着眼於兩方面,一是改「投資帶動增長」為「內需帶動增長」,一是變「製造業為主」作「服務業為主」。

香港信報財經新聞的特約評論員練乙錚也談中國經濟的轉型,根據「家庭總消費佔 GDP 比例」他認為轉型需要 55 年,根據「服務業佔 GDP 比例」他認為轉型需要 38 年。此外,在投資方面,他談到外來直接投資(FDI)的增幅遽減與中國本地資金的大量流出。再想到上個月談成的 TPP 對中國也是大不利。

練乙錚的宏觀經濟學分析很重要,個人從更宏觀的國家整體結構來看。個人認為民主政治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缺少這個基礎經濟走不遠。中國對人民洗腦新加坡模式會成功。個人認為中國學不來,新加坡的成功靠很多其它的次要因素,而這些是中國沒有的。此外,個人認為新加坡的經濟缺乏民主基礎,終究是不穩定的。

個人不懂經濟,但自認很懂政治與國家發展。個人認為,台灣經濟的發展最重要還是顧好「使台灣順利運轉的機器」,而這就是民主。個人這個講法和馬克思剛好相反。

下為練乙錚之文:
強國經濟轉型怕要半個世紀
(香港)信報財經新聞 練乙錚 20151026

上周一大陸公布第三季度宏觀經濟數據,GDP增幅 6.9% 乃上次國際金融風暴以來最小的一次;失業率的 5.2%,則是改革開放以來官方最高數字。筆者今年 3 12 日的本欄文章標題有謂「(大陸)失業率今年或超美」,當時的美國失業率是 5.5%,之後拾級而下,10 月初的數字已跌至 5.1%。不幸而言中,其實沒有什麼了不起,簡單線性推測而已,平日有留意經濟新聞的人都會做;稍感意外的是,交叉來得那麼早。當時大陸官方的最新失業數字(「登記失業率」)只是 4.1%,與美國的百分點差距是 1.4,沒想到半年便倒掛0.1

大陸發表數據之後,大批專家出來解說,「6.9% 增幅乃大國最高」、「慢一點、好一點」、「告別 GDP 崇拜」、「新常態下的穩步增長」、「也屬於『7%左右』」、「有利經濟轉型」;總之,沒啥子問題。不料,央行周五便出籠刺激經濟的「雙降」措施:一年期存貸息口俱降 1/ 4厘,銀行現金準備比率下調 50 100 點子。顯然,之前一年之內,央行不下 10 次的降這降那都不管用,經濟一直下行,於是再要出手,起碼要在(今天)中央召開討論「十三五」計劃的首次會議上,讓與會者心裏有實在一點的感覺。

經濟轉型的確困難,便是在政府有形之手可以多出力的半市場經濟裏,無論使出多少板斧,政策也幾乎是無效的,因為市場那一半有其自身的脾性和發展規律。目前大陸講的「經濟轉型」,主要着眼兩個方面,一是改「投資帶動增長」為「內需帶動增長」,一是變「製造業為主」作「服務業為主」(當然還有其他方面,例如提高產業的高科技含量、城鎮人口比例,等等),但這些主要方面的經濟轉型「工作」,10 年前已經提出。胡溫於 2007 年搞「家電下鄉」的消費補貼措施試點;到了 2008 年全球金融風暴發生的時候,就有具體政策全面推行。

大家記得,當時的補貼消費品包括彩色電視機、手機、洗衣機、計算機、空調機、熱水器、微波爐等 15 項。「家電下鄉」之後,其他補貼政策,包括「汽車下鄉」、「家電舊換新」,「汽車舊換新」、「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等,亦於 2009 2011 年間逐一出籠。這些政策執行後,的確很快達到有關產品消費普及化的目標。然而,微觀層次的產品普及化是一回事,改變宏觀經濟裏頭的關鍵結構比例是另一回事;10 年下來,後者變化微乎其微。

下面【圖1】是世界銀行網頁提供的(無版權)資料圖表,顯示的是 4 個國家/地區自2001年以來的「家庭總消費佔 GDP 的比例」曲線(1988-2000年之間的部分是壓縮了的)。在大陸的國家數據庫裏,「家庭總消費」的叫法是「居民消費」,兩者的定義是一樣的。圖內最下面深藍色曲線是中國(不連港、澳、台),由始至終和中國糾纏一起的淺綠色那條是新加坡,居中淺棕色的是南韓,最上面深綠色的是香港。
大家可以看到,「家電下鄉」等多個消費補貼政策實施的20082013年之間的中國家庭總消費佔GDP的比例只是大致持平,幾乎沒有提升過;如果看具體數字,2008年的比例是36.4%2014年是37.8%,亦即6年只增加了1.4個百分點。如果按此速度變化,大陸要趕及在世界上僅僅屬於中等的南韓2014年水平,還需要55(圖中沒有大陸2014年那點,37.8%之數是從國家數據庫網頁上得到的)。

在幾乎所有的中等或以上收入水平的國家/地區裏,最典型的曲線是像南韓那樣幾乎水平的,比例數值則多半處於 50% 70% 之間;像香港那樣,長期在高值平行而後來還可以攀升的,極為罕有。另一方面,30 年來家庭總消費佔 GDP 的比例幾乎一直遞減的國家也是少見,就只有中國(大陸)和新加坡。

由此可見,要在宏觀層面壓縮社會總投資、增加私人總消費的GDP佔比,在短中期而言,幾乎不可能做到;就算是像大陸那樣財力甚豐的國家費盡九牛二虎之力,效果也不過似有若無。問題恐怕不全是經濟的,而很可能也是政治的。大陸這方面的表現和新加坡是難兄難弟,也許並非偶然。

另外一個結構轉型就是服務業的 GDP 佔比要提高,有關的曲線在下面【圖2】,最底部的深藍色那條曲線是中國大陸,其餘由低至高分別是南韓、新加坡、香港。香港的服務業比重偏高不正常,因為製造業徹底空洞化了。新加坡的服務業比重,在 OECD 發達國家裏是相當標準的。中國大陸的服務業比重 10 年來有 7 個百分點左右的增加;但如果按此平均速度變化,要達到新加坡 2013 年的水平,還要 38 【註3】。
由此亦可見,期望中的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比重變化,也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這個比重的政策彈性也不大。近年大陸在這方面的少許進展,主要是在製造業的相對不景氣底下自然發生的,特別是在 2007 年的景氣峰頂到 2011 年的不景氣谷底之間,製造業出口總值跌了整整一半;最近兩年的年出口總值,也不過是回復到 2006 年的水平稍多一點而已。製造業失去的部分很難再回來,因為那顯然不是周期現象,而是有關的資本和業者大都離岸而去了。製造業沒很好出路,那麼資金流入服務業自然要多一點。也就是說,近年的服務業比重增長,很大一部分是不得已的結果,即是所謂的「necessity makes virtue」。那並不是很健康的轉型。

還有一個趨勢,就是外來直接投資(FDI)的增幅遽減、本地資金的大量流出。導致二者的原因不盡相同,整體效果卻差不多。9000 年代,FDI 的年增幅常常都在 12% 以上;但 2011 年全球金融風暴完結以來,大陸的 FDI 增加速度,年均 1% 也不到【註4】。外來直接投資不是大陸固定資本構成的主體,但這部分資本的技術含量高,單位增值率也高;這方面的資本增幅萎縮,是 2007 年以來 GDP 增幅急促下跌的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

經濟影響強國地位,地位影響強國心理。過去一些大陸人因為經濟超高速增長,強國心態一時無兩,的確導致一些香港人心理不平衡,恐懼者有之,妒忌者有之,為之傾倒而趨炎附勢者亦有之,而且恐怕以後者最多最嚴重。但那種建立在一時的經濟增長勢頭而沒有其他內涵扶持的強國心態,歸根到底是脆弱的易碎的,只要一個浪潮一沖,就會集體崩潰,到頭來更不平衡的可能就是去年那些最不可一世的人。

不過,崩潰之後的心態朝哪個方向發展,卻很難預料,有可能比之前更凶險更野蠻。然而,那部分曾經為之傾倒而趨炎附勢的港人,則依然會是心態最不平衡的,只不過要多轉一次向,因而多了一重複雜性。唉,何苦呢?

【註3】圖1和圖2(即世銀的各國「家庭總消費佔GDP比例」及「服務業佔GDP比例」數據圖)可在這裏輸入適當的參數資料得到http://databank.worldbank.org/data/reports.aspx?source=2&type=metadata&series=NE.CON.PETC.ZS#。如果用「最終總消費佔 GDP 比例」(即家庭總消費+政府總支出)製圖,得出曲線的相對位置和走勢都幾乎和上圖一樣;中國大陸十多年來的最終總消費佔GDP的比例一直都持平在 48% 52% 之間小幅擺動。讀者有興趣的話,也可自行製作「社會總投資的GDP比例曲線圖」,得出的曲線,上下擺動比較大,但平均數值也十分穩定。

【註4FDI的數據見國家資料庫網頁http://data.stats.gov.cn/easyquery.htm?cn=C01&zb=A060A&sj=2014

練乙錚   特約評論員

網址:

人原初的認識方式是投射性的;批評中國傳統思想、牟宗三先生與台港中新儒家

這張圖片是個人在 2013/4/2 印製了一張名片,此名片至今已發出超過 600 張。在名片的反面印了個人創作的五則學術命題。

其中第四則是哲學認識論的問題,個人主張「人本性把握事物的方式是把主觀的思想投射到外物,並以此把握事物。」受限於名片字數未說出的是,這是人「最初的」認知方式或認識活動,它「先於」感官接受性的活動。這裡所說的「人本性」,即「人性」,乃指人的動物性或人的感性。

「把主觀的思想投射」這一句也可用來批評中國傳統思想,中國的儒道佛思想都只是把主觀的意識形態投射於外,沒有客觀的價值。中國傳統思想最後的一位大思想家牟宗三先生也如此,當代台港中新儒家亦如此。

個人主張,中國沒有哲學,只有思想,主因之一就是這種投射性的思考方法。傳統中國思想未能開出科學與民主就是證據。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名片反面第二則命題順便說明如下。
《「社會科學原理」的起點為「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

「社會科學原理」的起點為「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其內容為「任一社會科學的必要條件:它的理論必須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欺騙。」

下方關於「社會科學原理」的「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照片攝於 2012 年 2 月 3 日,地點為台北市萬華區行政中心前。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上張照片攝於 20120203
「社會科學原理」的起點為「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其內容為「任一社會科學的必要條件:它的理論必須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欺騙。」

下方圖卡為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製作於 31 May 2015
20150531

2015年10月23日 星期五

【 智慧台獨、全方位台獨、服務性台獨要增加對台灣產業的知識 】

蔡英文參選政見大多是針對中間選民。如果台灣高科技垮,獨派執政也救不了,獨派也要垮。個人主張「智慧台獨、全方位台獨、服務性台獨」,建議獨派一週要一次瞭解台灣經濟活動。其中台灣半導體產業去年產值 2.2 兆元,占全球半導體比重 22.6%,僅次於美國。半導體業產值佔台灣 GDP 的比重約 5.5%,半導體產業為台灣最重要高科技。紅色供應鏈現在也開始襲擊半導體產業。

例如每週六晚間 10 57 頻道東森財經台,與週日晚間 9 50 頻道年代新聞台,都有親綠財經人士謝金河先生主持的「老謝看世界」與「數字台灣」財經節目。這兩個節目結束後,可轉到三立與民視看世界新聞專題。

本週六晚間謝金河專訪半導體產業外資圈最重量級的分析師陸行之先生,過去台積電法說會,張忠謀董事長常點名他第一個發言,他拿過連續 5 年的「機構投資人」票選亞太區最佳半導體分析師頭銜。

本週日晚間謝金河邀請,臺灣證券交易所總經理林火燈、福邦證券公司董事長黃顯華,談股票。

2015年10月22日 星期四

【 聯合國根據第 2758 號決議 處理「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問題實例 】

1971 10 25 日聯合國大會通過 2758 號決議,驅逐蔣介石的代表,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席位

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所解決的是中國代表權問題,而不是台灣的主權問題,既沒有決定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也沒有授權中華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代表台灣及台灣人民

2007 年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援用第 2758 號決議,以「一個中國」政策認定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回絕陳水扁總統以台灣之名向聯合國提出的入會申請。潘基文在美、日、加、澳等國對聯合國處理台灣的歸屬提出異議後,承諾未來聯合國提及台灣時,不再使用「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說法

這凸顯第 2758 號決議並沒有牽涉到台灣主權的歸屬。而所謂「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更是北京的片面主張,並沒有在聯合國獲得包括美國在內的其他會員國普遍的支持。

台灣加入聯合國為會員國是台灣國家能否進一步正常化的關鍵。

以上為「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於 2015 10 24 日舉辦「聯合國大會第 2758 號決議與台灣前途」座談會的簡介

網址:http://www.taiwanncf.org.tw/seminar/20151024.jpg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美中在南海衝突一週內攤牌 18日習近平表達強硬態度】

8 日個人報導,美國兩週內會到中國人工島礁 12 海浬內巡航,南海衝突升高。9 日與 12 日個人再報導。15 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再主張美國巡航的權力。可能這使得習近平自己 18 日出來表達強硬態度。

下為兩則新聞:
美海军作战部长:赴南中国海国际海域航行不是挑衅
美国之音 2015.10.15 20:05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理查森星期四说,美国海军船舰计划在南中国海的国际海域,包括在中国声称拥有主权的海域航行,不能被视为挑衅行为

他星期四在东京对记者说,美国在国际法允许的任何地方进行自由航行不应令任何人感到意外。美国认为,国际法不允许任何国家将在暗礁上建设的人工岛周围区域视为本国领土。中国警告说,不允许任何国家以维护航行自由为理由侵犯中国的领海和领空。美国媒体几天来援引消息来源报道说,美国已决定在南中国海中国人工岛周边 12 海里水域内巡航
網址:

習近平談南海 中國人不會允許侵犯主權
中央社台北18日電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今天接受路透專訪。面對南海問題,習近平強調,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這是老祖宗留下的,任何人要侵犯大陸的主權和相關權益,中國人民都不會答應。

習近平還說,大陸在南海採取的有關行動,是維護自身領土主權的正當反應。他說,對本國領土範圍外的土地提出主權要求,那是擴張主義,但大陸從未那麼做過,不應當受到懷疑和指責。

大陸人民日報客戶端、中新網等黨官媒 18 日紛紛報導,習近平接受路透書面訪問,並以中文刊登習近平對南海問題的表態。路透英文報導指出,習近平的英文答覆由幕僚草擬,但經過習本人審閱與核可。

2015年10月12日 星期一

十日內美國將到有爭端的南海航行 中國警告勿挑釁

八日陳哲根據英國金融時報在此報導,美軍計畫派遣戰艦前往北京在有爭議水域的主權主張而積極建造的人工島礁附近。並認為,兩週內在南海可能美中有衝突。

九日中國警告美國,不要對南中國海作「挑釁性行為」。

http://www.voachinese.com/content/china-warn-us-south-china-sea-20151009/2998640.html

2015年10月8日 星期四

【 美中的南海衝突 兩週內可能昇高;台灣可藉南海問題把台海問題區域化】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 5 小時前的一篇報導,美國海軍將在兩週內派艦艇進入中國在南沙群島人造島的 12 海浬內,強烈對中國表達不承認中國的領海主張。

台灣如能在南海問題上與相關各國建立信任與友好關係,將有助於把台海問題變成區域問題。

南沙群島有兩百多個島礁,主權爭議主要涉及菲律賓、越南、中國、台灣、馬來西亞,各國在此地區都有部署軍力,其中太平島上有台灣駐軍。

中國近年將島礁填海擴大且製造軍事設施,遠超過其他國家的一般情形。擴建島礁後中國就主張 12 海浬內他國不得進入,這阻礙長期以來此區域的自由航行權。美國海軍長期要求歐巴馬政府批准挑戰中國領海主張。澳洲國防大學 Rory Medcalf 教授說,制止中國對自由航行權的威脅要早,行動越晚將越困難。上月 17 日美國參院軍事委員會主席馬侃在聽證會上也敦促歐巴馬政府派美軍艦機和平地進入南海爭議島礁的 12 海里範圍內巡邏,以挑戰中國在南海的無理主張。可能現在習近平訪美已結束,美國海軍宣佈將在兩週內派軍艦進入中國人造島礁的 12 海里範圍內巡邏,挑戰中國的領海主張。兩國衝突將昇高。

6 TPP 談妥後,歐巴馬說:我們不能讓中國這樣的國家制定全球經濟規則。軟弱的歐巴馬硬起來了。習近平 28 日在聯合國大會演講,還捐款。美國將參選總統的希拉蕊批他「厚顏無恥」(Shameless)。這種公然羞辱中國領導人尺度令人吃驚,中國官媒隨即反擊。美中關係的重要背景應是美國輿論現在對中國普遍強硬的狀況。這次習近平訪美,對比教宗方濟各的受歡迎,美國人民明顯冷落習近平。這是鼓勵美國政治人物批評中國。

習近平九月底訪美時,南海是歐習會四大議題之一,顯然沒進展,現在就衝突角力。台灣與南海在地緣政治與戰略上關係密切,目前台海兩岸關係並不緊張,倒是南海問題火熱。南海問題主要是中國與其他各國的衝突。台灣如能在南海問題上與相關各國建立信任與友好關係,將有助於把台海問題變成區域問題。

陳哲根據的一則金融時報新聞網址:


此處圖片為美國海軍新聞所發佈,土色小點為衝突的主要島礁,圖片網址:

雲端智庫 陳哲 CLM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