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5日 星期五

2009/12/25自由時報刊登 海協會陳雲林一行遊湖時 兩位女戰友在日月湖畔持「拒統」抗議照;馬英九與國民黨執政時,綠營的主力部隊是「拒統」,「台獨」只是側翼

個人創作的「拒統」能成為中共統戰部、國台辦等針對目標,便是在多次上前線交鋒時被他們看到,並認為是台灣主流民意,「反獨vs拒統」。個人認為馬英九與國民黨執政時,綠營的主力部隊是「拒統」,這包括民進黨、綠營媒體、綠營社團,因為「拒統vs統」是選票最大化策略,「台獨」只是側翼。今日「拒統」已過時,但和「黨外」文宣一樣在其當時都曾是主要策略。



上方照片為2009/12/25自由時報刊登,這是海協會陳雲林一行遊湖時,兩位女戰友在日月湖畔持「拒統」抗議照。當日個人在台中碰到從台北開車來台中的兩位女士與戰友吳日昇大兄,告知是目標是日月潭,就一同殺去。在文武廟前有些人抗議,我們就沿著湖繞找機會,在玄光寺旁被當地人告知可沿階梯走到湖邊,當日日月潭禁止遊客遊湖,船家無聊,雖自己不敢抗議,但告知我們碼頭某處最近水邊,當海協會船靠近兩位女士高舉「拒統」看板時,被自由時報記者拍到,當時不知記者何時到我們身後拍照。自由時報照片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361344



上方戴口罩者為個人陳立民,與戰友手執「拒統」抗議中國。



上張較小「拒統」照是個人看板時聯合報記者拍攝,故意裁切得很小。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09年12月24日 星期四

抗議國台辦海協會會長陳雲林 追到大甲鎮瀾宮 以「拒統」等標語抗議

 2009年12月海基會邀請中國國台辦與海協會來台灣,處理海峽兩岸事務。個人前往台中抗議五天。


2009/12/23日中國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到台中大甲鎮瀾宮參拜,並拜訪國民黨樁腳地方黑道顏清標。當時個人坐台灣國戰車從台中市殺到大甲。上方照片見戰車在鎮瀾宮外約百公尺處就被紐澤西護欄擋住,大甲當地人都擠在旁邊看熱鬧,個人在場高舉宣傳「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的看板,當時覺得抗議變成我們外地人的事,大甲人無知、可惡。




上方二照片見,因為戰車距離鎮瀾宮太遠,個人就下車步行。警察人牆將個人擋住,個人就跳上阻擋用的紐澤西護欄上,舉「人民不再是國家的主人」看板等。次日(2009/12/24)自由時報刊登出個人這張照片,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361068


上方照片為2009/12/24同日中國時報刊登了一條「海協會陳雲林到大甲鎮瀾宮參拜 遇綠營抗議」的新聞,但現在搜尋中時已把它給刪了。在這條新聞中有個人高舉「拒統」看板的照片,個人保存了下來。在現場個人不時更換幾個看板向在場人士宣傳,畫面中遠處可見他們一直望著我們這邊衝突點。大甲人反民進黨,甚至反獨,但「拒統」總可以吧,這是個人「拒統」策略的統合目的。個人的看板字大,像大砲,遠處也看得到。抗議國台辦與海協會。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上張見個人背面照見上衣背面個人自製的「台獨份子」貼紙,旁便衣警察貼身警戒。照片遠處鎮瀾宮信徒驚見我們幾個突然冒出來鬧場的人,不信有人敢公然反國民黨政府,近處的警察與民眾則想看個人這個當場被困的「台獨份子」會做出什麼「暴力」舉動,個人很遺憾國家要大家一起來救,結果當地人都做壁上觀,看個人演戲抗議中國國台辦與海協會,即使現場實力懸殊現場還是劍拔弩張。


上張見在大甲鎮瀾宮外獨派或綠營與警察衝突狀況,個人與戰友高舉自己創作的「拒統」、「馬在急統 我在拒統」「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抗議畫面,新生報拍攝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邀請 google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圖片,可見約300張個人學術理論圖卡與街頭抗爭照片。


2009年12月23日 星期三

陳立民(陳哲)追中國海協會的陳雲林追到台中,這是在大甲鎮瀾宮外與戰友高舉自己創作的「拒統」、「馬在急統 我在拒統」與「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抗議


2009/12/23日陳立民(陳哲)追中國海協會的陳雲林追到台中,這是在大甲鎮瀾宮外抗議,背貼「台獨份子」抗議照片。
立民 Chen Lih Ming(陳
2009/12/23日個人追中國海協會的陳雲林追到台中,這是在大甲鎮瀾宮外與戰友高舉自己創作的「拒統」、「馬在急統 我在拒統」與「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抗議的三張照片,中國時報等。
立民 Chen Lih Ming(陳
2009/12/23日個人追中國海協會的陳雲林追到台中,這是在大甲鎮瀾宮外與戰友高舉自己創作的「拒統」、「馬在急統 我在拒統」與「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抗議的三張照片,中國時報等。
立民 Chen Lih Ming(陳

2009年製作「台獨份子」標籤,希望改變此名形象

2009年製作「台獨份子」標籤,希望改變此名形象。




2009年12月23日自由時報刊登的照片是德國來台留學生Klaus書包上的「台獨份子」,個人在現場見到他,與他以德文交談,知道他也是特地從台北趕到台中,感佩,就請他將個人製作的「台獨份子」貼在書包上,他欣然允諾,不知何時被自由時報記者看到拍攝,個人也有請幾位貼在背後。Google「江陳會場外 2起抗爭事件」,可見此這張自由時報照片。


上為個人背影,見背貼「台獨份子」,個人前面見許多警察,左邊那位緊貼個人狀似路人的是為著便衣警察。這是2009/12/23日個人與台灣國社團到大甲鎮瀾宮抗議中國海協會陳雲林一行。左側騎樓下見許多大甲當地人看著我們的抗議舉動。共匪殺到家門口,要靠我們外地人幫忙保衛,一幅諷刺畫面。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009年12月22日 星期二

2009年創作的「Better Dead Than Red 寧死不紅」、「今日若不圍城 明日將被屠城」與「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三文宣或刊登於自由時報

2009年12月21日起個人的抗議文宣獲自由時報刊登

2009年12月21日個人創作的「Better Dead Than Red 寧死不紅」、「今日若不圍城 明日將被屠城」與「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三文宣次日登上自由時報,當日個人還宣傳「拒統拒馬統」、「馬在急統 我要拒統」等,有些限定期內有特效,有些今日還適用。

這張有「Better Dead Than Red 寧死不紅」、「今日若不圍城 明日將被屠城」與「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看板的照片於20091222刊登在自由時報,(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360471)。此三看板也被美聯社(AP)、大紀元等媒體拍攝。  


2008年馬英九與國民黨上台,台派陷入焦慮與恐懼中,不知能否繼續保住台灣。2009年12月21日晚間低溫降到十度以下,個人與台派抗議團體到台中裕元酒店抗議國共海基會與海協會會議代表,想要包圍陳雲林與海協會人員,或說想「圍城」。在飯店外我們被警察擋下,約三百名警察把我們約一百人抗議團體三面圍住,我們便就地坐下。現場兩位個人的戰友粘小姐與Nancy高舉個人創作的「今日若不圍城 明日將被屠城 如二二八、六四或一八九五」與 「Better Dead Than Red 寧死不紅」二文宣,地面上還可看到「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看板。此畫面次日刊登於22日自由時報頭版。






這個個人在2009年製作的看板,事後考察它是那次抗議第四次江陳會最受記者追逐的宣傳標語。個人留學德國時還在冷戰時代,有時聽到「Lieber tot als rot (寧死不紅)」口號,就是拒被共產黨統治之義,此口號的英文翻譯就是「Better Dead Than Red」。此德文句最早出現在二次世界大戰時,在冷戰時代又繼續流行到歐美世界。在2009年時此句在台灣不具知名度,甚至不為人知。



上兩張戴口罩者皆陳立民(陳哲)本人。



「拒絕走上統一不歸路」個人取材自瑪莉蓮夢露的電影「River Of No Return(大江東去)」,因為那時普遍恐懼馬英九與國民黨把台灣賣掉,會救不回來,怕「走上統一不歸路」。

「今日若不圍城 明日將被屠城」是說包圍海協會與陳雲林是不得已的事,今日如不「圍城」,如個人在看板寫日後就會發生「二二八、六四、一九八五」大屠殺這類的事。

當日個人創作的文宣看板還有「拒統拒馬統」、「馬在急統 我要拒統」等,今日馬英九搶作兩岸買辦,還適用。
當時飯店附近幾條大街都封路,草木皆兵,氣氛肅殺,市民恐懼躲在家裡不敢上街,街上空蕩蕩的,可能有市民想坦克會開過來。當時個人心中充滿悲憤,有時想落淚,準備接受迎面而來時代命運的挑戰。
照片為20091222刊登於自由時報,新聞標題為「陳雲林躲嗆聲 走後門離機場」,記者在這張照片下的文字描述為「儘管寒冷的夜風陣陣吹襲,前往裕元花園酒店抗議的民眾仍不願離去。(記者叢昌瑾攝)」。(網址: 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360471)。此三看板還被美聯社(AP)、大紀元等媒體拍攝。
數張圖片為美聯社(見浮水印AP)與大紀元(見浮水印Epoch Times)新聞照。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