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6日 星期一

《理性哲學與科學 真理與知識》

《理性哲學與科學 真理與知識》

西洋哲學史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一詞狹義的用法是用於區別經驗主義,廣義的用法則甚至包括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個人提出一個「理性哲學」的概念,專指歐洲自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發展出的哲學,包括狹義的理性主義、德國康德等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個人的「理性哲學」概念是用於區別西洋傳統哲學。

個人認為「人腦同時有感性與理性兩組運算器在運轉」。個人有個特殊的「感性」概念,個人的「感性」是指人的動物性(可簡稱「人動物性」)或是人生下來就配備的軟體或人天生內建的運算器,詳細地說也可稱為「人天生內建的思維模組」,因為它除了運算能力外也包括些固定內容。至於個人的「理性」概念消極的是指能夠非常地超脫、免受制於此感性運算器影響的能力,積極的則是指能非常地邏輯地、可能性地思考,更且能非常地建立出人之主體性的運算能力。感性與理性這兩組運算器同時在人腦內運算。「理性哲學」能夠非常地且有意識針對性地排除感性思維模組的影響,以上這些「非常地」意味著無法完全地。

歐洲自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理性哲學與科學同步發展,這是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科學有一特質就是它不斷地研究,但是「不知最後的結果與原理」,譬如物理學到現在對於宇宙的原理還在探索中,承認不知最後原理,個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知識。相對於科學,歐洲傳統形而上學家皆提出對宇宙最後原理的理論。同樣,中國傳統儒道形上學從論述開始就知天知地、肯定天道的存在與天人相感。科學「做學問」或研究是繼續不斷地在追求真象真理,拓展新的地平線或新境界,反之東西傳統形上學都知道最後原理,甚至從開始就知道它,「做學問」只是把這些已知的講得更細、更完整,甚至是非理論性的「做工夫」。科學的力量極大,它揮舞現實,反之,東西傳統形上學自吹自擂,對現實沒有影響力。個人認為「不知最後結果與原理」這個研究性質是「知識的性質」,也是「知識成立的必要條件」;知識或學問或學術的目的在追求真理與真相,在「知識的性質」與「知識成立的必要條件」裡我們看到了些「真理與知識的關係」。

個人認為,東西傳統哲學特別是形上學知道最後原理這個現象顯示它們並未達到成為「知識的必要條件」,因此它們不夠資格被稱為「知識」。反之,自文藝復興開始的「理性哲學」符合這些條件,因此它才是真正的哲學。

前述「感性」是人生下來就配備的人動物性的軟體,詳細地說是「人天生內建的思維模組」,因為它包括運算能力與一些固定內容。東方與西方傳統的形而上學中對宇宙的理論、天道存在、人具優越地位、天人相感等思想,就屬於個人所說之感性的「固定內容」。所以,歐洲上古與中古哲學以及東方傳統哲學,個人稱之為「感性哲學」,以別於個人的「理性哲學」。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6 Nov 2018

《理性哲學與科學 真理與知識》

西洋哲學史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一詞狹義的用法是用於區別經驗主義,廣義的用法則甚至包括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個人提出一個「理性哲學」的概念,專指歐洲自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發展出的哲學,包括狹義的理性主義、德國康德等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個人的「理性哲學」概念是用於區別西洋傳統哲學。

個人認為「人腦同時有感性與理性兩組運算器在運轉」。個人有個特殊的「感性」概念,個人的「感性」是指人的動物性(可簡稱「人動物性」)或是人生下來就配備的軟體或人天生內建的運算器,詳細地說也可稱為「人天生內建的思維模組」,因為它除了運算能力外也包括些固定內容。至於個人的「理性」概念消極的是指能夠非常地超脫、免受制於此感性運算器影響的能力,積極的則是指能非常地邏輯地、可能性地思考,更且能非常地建立出人之主體性的運算能力。感性與理性這兩組運算器同時在人腦內運算。「理性哲學」能夠非常地且有意識針對性地排除感性思維模組的影響,以上這些「非常地」意味著無法完全地。

文藝復興開始理性哲學與科學同步發展,這是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科學有一特質就是它不斷地研究但是「不知最後的結果與原理」,譬如物理學到現在對於宇宙的原理還在探索中,承認不知最後原理,個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知識。相對於科學,歐洲傳統形而上學家皆提出對宇宙最後原理的理論。科學「做學問」或研究是繼續不斷地在追求真象真理,拓展新的地平線或新境界,反之傳統形上學都知道最後原理,甚至從開始就知道它,「做學問」或研究只是把這些已知的講得更細、更完整。科學的力量極大,它揮舞現實,反之,歐洲傳統形上學自吹自擂,對現實沒有影響力。個人認為「不知最後結果與原理」這個研究性質是「知識的性質」,也是「知識成立的必要條件」;知識或學問或學術的目的在追求真理與真相,此處的「知識的性質」與「知識成立的必要條件」呈現了一些「真理與知識的關係」。

個人認為,西方傳統哲學特別是形上學知道最後原理這個現象顯示它們並未達到成為「知識的必要條件」,因此它們不夠資格被稱為「知識」。反之,自文藝復興開始的「理性哲學」符合這些條件,因此它才是真正的哲學。

前述「感性」是人生下來就配備的人動物性的軟體,詳細地說是「人天生內建的思維模組」,因為它包括運算能力與一些固定內容。西方傳統的形而上學中對宇宙的理論思想,就屬於個人所說之感性的「固定內容」。所以,歐洲上古與中古哲學,個人稱之為「感性哲學」,以別於個人的「理性哲學」。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6 Nov 2018

《理性哲學與與傳統感性哲學 感性思想的內容》

《理性哲學與與傳統感性哲學 感性思想的內容》

西洋哲學史的「理性主義(rationalism)」一詞狹義的用法是用於區別經驗主義,廣義的用法則甚至包括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等。個人提出一個「理性哲學」的概念,專指歐洲自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發展出的哲學,包括狹義的理性主義、德國康德等的理性主義與經驗主義;個人的「理性哲學」概念是用於區別歐洲文藝復興以前的傳統哲學。

個人認為「人腦同時有感性與理性兩組運算器在運轉」。個人有個特殊的「感性」概念,個人的「感性」是指人的動物性(可簡稱「人動物性」)或是人生下來就配備的軟體或人天生內建的運算器,詳細地說也可稱為「人天生內建的思維模組」,因為它除了運算能力外也包括些固定內容。至於個人的「理性」概念消極的是指能夠非常地超脫、免受制於此感性運算器影響的能力,積極的則是指能非常地邏輯地、可能性地思考,更且能非常地建立出人之主體性的運算能力。感性與理性這兩組運算器同時在人腦內運算。「理性哲學」能夠非常地且有意識針對性地排除感性思維模組的影響,以上這些「非常地」意味著無法完全地。

歐洲傳統形而上學家皆提出對宇宙最後原理的與人優越地位的理論。同樣,中國傳統儒道形上學甚至有些對從論述開始就知天知地、肯定天道的存在與天人相感。歐洲傳統哲學與東方哲學卻認為不知這些就是沒有哲學的慧根或靈性,或尚未頓悟或未打通任督二脈。個人認為這些其實是它們的預設或意識形態。這些預設或意識形態個人就是一些感性思想的「固定內容」。「感性」不止是不邏輯的思考方法也包括了一些固定內容。歐洲上古與中古哲學以及東方哲學,個人稱為「感性哲學」,以別於個人的「理性哲學」。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6 Nov 2018

《真理與知識》

《真理與知識》

歐洲自文藝復興時代開始理性哲學與科學同步發展,這是個很值得注意的現象。科學有一特質就是它不斷地研究,但是「不知最後的結果與原理」,譬如物理學到現在對於宇宙的原理還在探索中,承認不知最後原理,個人認為這才是真正的知識。相對於科學,歐洲傳統形而上學家皆提出對宇宙最後原理的理論。

科學「做學問」或研究是繼續不斷地在追求真象真理,拓展新的地平線或新境界,反之傳統形上學都知道最後原理,甚至從開始就知道它,「做學問」或研究只是把這些已知的講得更細、更完整。科學的力量極大,它揮舞現實,反之,歐洲傳統形上學自吹自擂,對現實沒有影響力。

個人認為「不知最後結果與原理」這個研究性質是「知識的性質」,也是「知識成立的必要條件」;知識或學問或學術的目的在追求真理與真相,在「知識的性質」與「知識成立的必要條件」裡我們看到了些「真理與知識的關係」。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6 Nov 2018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不懂選舉的某些「深綠」》

台灣政治是統獨鬥爭,但民眾不喜歡刻意激化的社會衝突,因此不能將此直接轉化至選戰。選戰簡單講是搶中間選票,詳細一點講是爭取中間選民、動員我方陣營、癱瘓對方陣營。因為主戰場在中間選民,選戰主軸不外是繁榮、幸福、未來,2008年謝長廷選總統時用「幸福經濟」,2012年蔡英文用「Taiwan NEXT」,「NEXT」就是未來,阿扁選台北市長時用的「快樂、希望」與「有夢最美,希望相隨!」,是幸福與未來的變種。許多中間選民是經濟選民、生活艱困人民,因此2004年阿扁的主軸是「拼經濟 大改革」,2012年時馬英九把阿扁的「拼經濟」拿去用不意外。文宣用「改革」時,不止是攻擊對手,也是訴諸中間選民的感受。文宣也可直白「不分黨派」、「超越藍綠」,或像2000年阿扁講新的「中間路線」。

獨派或綠營內有些喜歡自封「深綠」的人士,「每次選舉」由不同的人牽頭批民進黨不夠獨並另闢戰場。這次2018年選舉是由喜樂島牽頭的1020「全民公投反併吞」活動,要修正「公投法」,以便「獨立公投,正名入聯」;人民都看得懂這是推動「統獨公投」,思量有沒有準備好。民進黨稱此活動「模糊選戰焦點」,又說「舉辦時間不適宜」等;按照選戰理論,就是說此活動錯置選戰焦點,以及說統獨鬥爭不是不可以,但應該在平時而不是在戰時,時間不宜。

台灣選舉很激烈,選舉是真相揭露的時刻,全部殘酷因素到位,每次選戰情勢的演變都導致這些「深綠」的議題被邊緣化,但到下次選舉時他們又再重演一遍。這些「深綠」人士似沒注意到,每次他們在選戰開始時提出的議題後來都被淹沒這一再重複的故事;他們大概也沒想過,每次被大局淹沒的原因是因為他們的理論並未掌握台灣全面的政局;他們其實應該很感謝每次在被迫撤退時看到不遠處有民進黨戰線可守。如果了解這些,部份「深綠」人士不該每次對比較有遠見、有謀略的、有口難言的民進黨高層頤指氣使,有如三娘教子。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22 Nov 2018

2018年11月3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