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蔡英文2010參選新北市長 與2012年參選總統 登記參選日陳哲以「幸福來報到」幫助選戰文宣》

2010916日蔡英文主席代表民進黨登記參選新北市市長日。因為蔡英文當時的競選主軸是「新北市新幸福」,「登記」和「報到」的內容接近,個人當日攜帶創作的「幸福來報到」看板前往助選。下新聞照片右上方可見陳哲的「幸福來報到」看板。

此照片可見於下新聞蔡英文登記 自推是新北市長最佳人選 新頭殼newtalk | 陳冠廷

20111123日民進黨蔡英文到中選會登記參選中華民國總統日,因為「登記」和「報到」的內容接近,陳哲(陳立民)當日攜帶創作的「幸福來報到」看板,並在中央選委會門口的徐州路上組織了一個大隊伍以「幸福來報到」與「ing幸福進行式」前往助選。下新聞照片右上方可見陳哲的「幸福來報到」看板。

立民 Chen Lih Ming(陳




上照片可見於下二新聞

立民 Chen Lih Ming(陳

2011年10月10日 星期一

《經濟學的「真」或「關鍵機制」》

《經濟學的「真」或「關鍵機制」》

一切知識都求真;一門 science 的成立,在於這門 science 領域內現象之關鍵機制 (key mechanism) truth (真或真理) 被發現或被發明。

以經濟學為例,人類歷史上很早就有一些經濟「理論」,但人類歷史卻是一部物質匱乏史或經濟遲滯史;這證明那些都是無用的理論。

人類出現在地球上約六百萬年,但直到兩百多年前亞當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提出,由供給與需求決定價格的市場機制是促進社會財富增加之「看不見的手」(invisible hand) 的理論。他所謂「看不見的手」也可改稱為看不見的「機制」(mechanism),也就是個人所說的「關鍵機制」。在亞當斯密發現經濟活動的「關鍵機制」(key mechanism),或經濟學的真或真相或真理之後,人類財富的增加才突飛猛進,與人類的經濟活動才走上坦途。

在經濟行為的「關鍵機制」被發現時,或當經濟學的「真(或真理)」被發現時,經濟學這門科學(science)才出現。在亞當斯密之前只有些無用的經濟理論,未達到被稱為經濟學作為一門 science 的水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10 Oct 2011

《社會科學追求真、善與幸福;幸福的定義 definition of happiness》

《社會科學追求真、善與幸福;幸福的定義 definition of happiness

所有的 sciences,即所有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與人文科學都追求 truth (真或真理)。社會科學與部份人文科學除了追求 truth 之外,還追求善 (或道德與幸福 (happiness)。也就是說,社會科學與部份人文科學追求真、善與幸福三項。

但是幸福是什麼?或幸福如何定義?個人認為,幸福是人性需求的滿足;此處所稱的人「性需求」是指人的動物性需求或人類的感性需求。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撰於 10 Oct 2011

《社會科學追求真、善與幸福;幸福的定義 definition of happiness

任一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 Social science 的門檻條件

《任一社會科學成立的必要條件》

社會科學有許多共通之處,也有共同的基礎。
任一 social science 成為 science 的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 在於它的理論能夠不被利用,或不被被陽奉陰違,或不被用來詐騙。(在於它的理論不被 misused, 或德文不被 mißbraucht.) 當它的理論滿足了這項條件時,這門社會科學才達到了 science 的標準,或才夠資格被稱為是一門 social science. 部份人文科學也必須符合這項要求。

這表示一般認為用意再好的理論也是會被人濫用,或沒有什麼東西是不會被壞人利用的這些想法是不夠深入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CLM 撰於 10 Oct 2011



Social science 的門檻條件》

雖然在人類歷史上自有文字記載起就有許多政治的、正義的、經濟等的社會現象理論,個人認為大約在十八世紀之前,人類史上尚未出現過社會科學(social science),或尚未出現達到社會科學水準的人類社會理論。

任一社會現象領域的理論要夠資格被稱為 science 必要條件(necessary condition)為,此理論必須具備不會被利用,或不會被陽奉陰違,或不會被欺騙的能力。如果一個社會現象理論達不到這個標準,它就不夠資格被稱為 social science 的理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CLM 撰於 7 Oct 2011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任一 social science 成為 science 的必要條件》

《任一 social science 成為 science 的必要條件》

社會科學有許多共通之處,也有共同的基礎。

任一 social science 成為 science 的必要條件是,它的理論必須能夠不會被 abused,或不被 misused,或不能被 mißbraucht (德文),或不會被濫用,或不能被誤用,或無法被陽奉陰違,或不會被用來欺騙。

這個命題是所有社會科學共通的,是它們成立的必要條件。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於   5 Oct 2011
20111005

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任一社會現象理論成為社會 science 的門檻條件》

《任一社會現象理論成為社會 science 的門檻條件》

政治學、經濟學、法律學等都各是一門社會 science (科學或學術或學問)。不過,不是任何理論 (theory) 都夠資格被稱為具備 science 要求標準的。Science 所要求的水準高於理論。

任一社會現象領域的任一理論,要夠資格被稱為 science,所需具備的必要條件 (necessary condition) 或所需回答的關鍵問題是:此理論具備不會被利用 (英文 abused or misused, 德文 mißbraucht),或不會被陽奉陰違的能力。如果不能做到這一點,它就只是個未達到 science 要求水準的理論。


陳立民 Chen Lih Ming 陳哲 CLM on 17 Aug 2011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統一是不道德的,因為統一傷害人權、民主與自由制度;統獨不是認同問題,而是道德問題》

統一是不道德的。


統獨問題應該如何處理,主張的獨立的台灣人有什麼光明正大的理由? 台灣一般普遍認為兩岸是認同問題,個人認為統獨是更嚴重的道德問題。

2011/01/28 陸委會成立二十週年,馬英九總統等國民黨官員到陸委會慶祝,個人邀集幾位支持個人「拒統陣線」社團的戰友到陸委會外面抗議馬的兩岸政策。
照片中見個人高舉自創的「統一是不道德的」超大看板,對街陸委會門外大批警察的目光都集中在個人身上,原因絕不是陳哲等人抗議馬總統,因為我們少數幾個人他們不放在眼裡,而是因為他們被陳哲文宣的內容震撼住。看板下方個人有些解釋,「兩岸統一是不道德的,因為統一傷害人權與民主制度;統獨不是認同問題,而是道德問題。」
立民 Chen Lih Ming(陳
在2011年馬英九與國民黨重回執政時,台灣藍綠雙方陣營普遍認為統獨是認同問題,個人認為這說法太膚淺。如果違逆一個人的認同感,這個人會感覺不舒服,但這並不嚴重,認同出問題不是嚴重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個理論深度不夠。

想想國民黨以前說與中共直到現在常說統一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並常指責台獨份子「數典忘祖」。「數典忘祖」不只是孝道的意義,它與「大是大非」二詞,精確的涵義是統一關係到道德。認同好似個人愛好、興趣問題,違逆一個人的認同感不嚴重,反之,道德不可違背,有約束力,是比較嚴重的問題。道德是比認同更嚴重的問題。認同是感性現象,道德是更嚴重的普遍理性現象。
個人認為統獨是道德問題,主張「統一是不道德的」,理由是因為「統一傷害人權、民主與自由」。如認為台灣統獨問題是認同的事,則對統獨的認識不夠深入,低於美歐的道德標準。

個人與戰友僅數人而已,他們先把我們從陸委會門口趕到對街,在馬英九到達前突然開了一台轎車擋在我們之前以防我們突然衝出,個人左右前方也有便衣警察看守。馬英九總統任內是台灣最危險的時代,個人有嚴重的危機感,為了救台灣常這樣單獨一個社團抗議,因為個人從不照相,所以多無記錄,只有朋友幫忙拍照時才有記錄,這張是長期戰友吳日昇先生拍攝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

邀請google「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圖片,還可見許多個人知名文宣與對抗統派的街頭運動實戰照片。


 《統一是不道德的,因為統一傷害人權、民主與自由制度;統獨不是認同問題,而是道德問題》


統一是不道德的

統獨問題應該如何處理,主張的獨立的台灣人有什麼光明正大的理由? 台灣一般普遍認為兩岸是認同問題,個人認為統獨是更嚴重的道德問題。

2011/01/28 陸委會成立二十週年,馬英九總統等國民黨官員到陸委會慶祝,個人邀集幾位支持個人「拒統陣線」社團的戰友到陸委會外面抗議馬的兩岸政策。

照片中見個人高舉自創的「統一是不道德的」超大看板,對街陸委會門外大批警察的目光都集中在個人身上,原因絕不是陳哲等人抗議馬總統,因為我們少數幾個人他們不放在眼裡,而是因為他們被陳哲文宣的內容震撼住。看板下方個人有些解釋,「兩岸統一是不道德的,因為統一傷害人權與民主制度;統獨不是認同問題,而是道德問題。」

在2011年馬英九與國民黨重回執政時,台灣藍綠雙方陣營普遍認為統獨是認同問題,個人認為這說法太膚淺。如果違逆一個人的認同感,這個人會感覺不舒服,但這並不嚴重,認同出問題不是嚴重的問題。個人認為這個理論深度不夠。

想想國民黨以前說與中共直到現在常說統一是「大是大非」的問題,並常指責台獨份子「數典忘祖」。「數典忘祖」不只是孝道的意義,它與「大是大非」二詞,精確的涵義是統一關係到道德。認同好似個人愛好、興趣問題,違逆一個人的認同感不嚴重,反之,道德不可違背,有約束力,是比較嚴重的問題。道德是比認同更嚴重的問題。認同是感性現象,道德是更嚴重的普遍理性現象。

個人認為統獨是道德問題,主張「統一是不道德的」,理由是因為「統一傷害人權、民主與自由」。如認為台灣統獨問題是認同的事,則對統獨的認識不夠深入,低於美歐的道德標準。

個人與戰友僅數人而已,他們先把我們從陸委會門口趕到對街,在馬英九到達前突然開了一台轎車擋在我們之前以防我們突然衝出,個人左右前方也有便衣警察看守。馬英九總統任內是台灣最危險的時代,個人有嚴重的危機感,為了救台灣常這樣單獨一個社團抗議,因為個人從不照相,所以多無記錄,只有朋友幫忙拍照時才有記錄,這張是長期戰友吳日昇先生拍攝的。

陳立民 Chen Lih Ming(陳哲)